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鲸落桥完整作品阅读

第5章 千里电报传噩耗

发表时间: 2024-04-02

上一章说到吴二杆子夜晚趴在窗台上窥望,被吓得昏死了过去。

你道为何?

先前是听到有响动,几团黑影从窗外飘过,月光下若隐若现。

吴二杆子以为是贼,仗着自己天不怕地不怕的吃雷的胆子,趴窗台上看。

那先前的黑影,倒是真的,就是那颜半仙的儿子,先知先觉二人要来复仇,被半仙提前逮住了,揪起耳朵就回家了。

等到吴二杆子趴窗台时,看到的却不是人了。

只见一团似黑非白的旋流,像一头猛虎一样,在窗外的空地上打转,这猛虎伸出巨大的爪子,向吴二杆子扑来。

吴二杆子打了个寒颤,心想这次完了。

只觉得额头被什么东西猛烈地撞击了一下,昏死过去了。

在地上躺了半宿,吴二杆子醒来,摸摸额头,只觉得异常疼痛,慢慢起身爬上床来,这时天还没有大亮,就躺床上闭目养神。

天亮之后,吴二杆子起床准备洗漱,才发现昨晚去爬窗台时,是脚下踩在了地上的一滩桐油上,滑倒之后,头撞击在窗台上产生的幻觉。

有人要问了,那吴二杆子为啥不开灯?

桐油又是啥东西?

虎头怎么回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乡村不要说电灯,就是煤油灯也是稀有之物。

买煤油,都是要凭票供应的。

照明就靠桐油或者清油或蜡烛。

引火靠火石。

后来的煤油称为“洋油”、火柴称为“洋火”、搪瓷盆叫“洋盆”、布料叫“洋布”、雨伞叫“洋伞”、铲子叫“洋铲”、钢钉叫“洋钉“……但凡百样东西,只要与之前不同,都是外国来的“洋货”。

洋货,就代表稀奇、稀有、时髦、时尚、高大上。

崇洋媚外的心态,就愈演愈烈。

洋货就是比原来的土货好。

这是当时的认知。

哪个时候,“洋火”也不好买。

最初的“洋火”,拿一根出来,随便在什么地方一摩擦,就着火了。

衣服上、裤子上、板凳椅子上、被子上等等,但凡百样东西,只要能摩擦一下,“洋火”就着了。

也曾有人,“洋火”把自己裤裆点燃了。

这“洋火”十分不安全。

后来,才制造出火柴的擦皮与火柴头分离的“安全火柴”。

唯有这两样一碰,才能擦出火花来,火柴头碰其它地方,是点不着的。

那在缺乏火柴的时候,人们是怎样生火的呢?

打火机,是个高级玩意儿。

里面塞满棉花,在棉花里浸满汽油,拨动轮子,靠轮子与火石摩擦产生火花,引燃棉花里的汽油而生火。

没有打火机怎么办?

村民原始的生火方式,就是靠一块铁板,去敲击鹅卵石,产生火花,这个火花飞溅到旁边的火纸上,引燃火纸。

火纸燃了以后,用嘴去吹,噗嗤!

噗嗤地不停地吹,才能吹出明火。

也曾有人,敲了一个通宵的鹅卵石,都没有敲出火花来的。

生活艰难,锲而不舍!

那吴二杆子,想必是半夜也没有找着照明的家伙,才在漆黑的夜晚,踩着地上打泼的桐油滑倒以后,撞击在窗台上的。

那桐油,可是个好东西,历来都是作为战备物资进行储备的。

桐油来自于油桐树的果实。

这油桐树,中国产能世界上最大。

桐油,是一种防腐剂。

浸泡过桐油的木材,具有千年不腐的特点。

那吴二杆子驻扎的村子,叫虎头岩。

传说村东头的悬崖,像虎头,守护着这个村的父老乡亲。

据说,在清朝光绪年间,土匪横行。

附近猫耳寨的土匪,在半夜曾经来洗劫过虎头岩村。

全村的粮食猪牛羊马,一律被土匪抢劫一空。

正当土匪打马回巢的时候,一样的遇到了一团似黑非白的旋流,像一头猛虎,伸出爪子向土匪头子扑来。

那土匪头子同样被吓个半死,扔了财物,落荒而逃。

从此以后,这虎头岩村从来没有遭遇过匪患。

颜半仙的曾祖父,从抚州移民来到这里。

颜氏一家,祖传很多绝学。

特别是风水学与岐黄之术,很有道行。

并且秘而不宣,从不外传。

颜家虽然小有财富,却不是个守财奴的家族。

那颜半仙,之所以称为半仙,那确实是一个识得破时务的人物。

解放前夕,他父亲广结善缘,把自家的土地房产什么的,全部卖出了,存了一些金银。

因此,解放后,颜家也没有被划成地主成份,而是一个上中农。

颜半仙以为低调做人,埋头苦干,就可以隐藏其财富。

哪知道,你家有金银,隔壁有戥秤。

你想悄悄咪咪发点财,是不可能的。

颜半仙作为颜家长子长孙,有继承金菩萨这个传家宝的权利。

家里藏有金菩萨,早就传到工作组的耳朵里了。

新社会才不管你什么金菩萨银菩萨呢,只要是菩萨,就要砸了。

那些土地公公婆婆、关帝庙、山神庙、河神庙,哪样没被砸烂?

何况你一个小小的菩萨?

却说那吴二杆子,头天砸了颜半仙的金菩萨,傍晚右眼睛就跳,半夜撞了窗台昏死过去,看到虎头现身。

第二天白天无精打采,总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

如此好几天,都回不了阳刚之气。

这天上午,公司的邮递员给吴二杆子送来一份电报,内容仅有西个字:子亡速回。

吴二杆子,如五雷轰顶。

这西个字的意思就是,他的儿子死了,要快快回去。

吴二杆子的家,远在千里之外的塞北。

要回家,没那么容易。

哪个时候的交通,班车能有个30码的车速就是不错的了,车子半道抛锚是常有的事。

道路不好,车子不好。

回家?

不敢想象。

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安全基本靠狗。

这倒也形象!

而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吴二杆子无法接受。

他的儿子才五岁,怎么就死了呢?

吴二杆子捶胸顿足,工作工作,工作顾不了家,顾不上父母老婆孩子。

一时气急,怄晕了过去。

同事们给吴二杆子掐了掐人中穴位,醒过来了。

给他喝了一点热水,缓过气来了。

回家是来不及了,还是只有写信。

一封去信,一封回信,一个来回要十几天,算是快的了。

哪里像现在?

微信视频一点,还能面对面说话?

最后通过了解,才大致知晓吴二杆子的儿子,因为肚子痛,据说是绞肠痧,没有及时救治而暴毙的。

确实,绞肠痧这种疾病弄不好会让人暴毙。

是属于一种消化道疾病。

有可能是阑尾炎或者肠梗阻造成的。

但那个时代医学不怎么发达,交通也不方便。

很容易就酿成悲剧。

吴二杆子儿子暴毙的消息,在虎头岩村不胫而走。

村里开始流传,说是吴二杆子砸了颜半仙的金菩萨,该得的报应。

这话不知道怎么就传来传去,传到吴二杆子的耳朵里了。

后来给颜半仙造成天大的麻烦。

任何乡村都一样,一个消息经过村民口口相传,传到后面都变味了。

那么,这消息最早出自于哪里呢?

这消息,最早出自于颜半仙。

颜半仙原话是这样说的:“绞肠痧啊?

简单啊!

先喝点红糖水,按摩按摩足三里、迎香穴就可以缓解的”看看,颜半仙原话没有任何毛病。

第二个传话的,这样说的:“颜半仙看吴同志的笑话了,说一个绞肠痧很简单就治好了,喝点糖水,摸摸按按就好了,吴同志家人不治”再看看第三个传话的:“哎呀,吴同志儿子的绞肠痧,怎么治都治不好,摸摸按按都没有用,那颜半仙说的,怕是得罪了金菩萨哦”再看第西个传话的:“颜半仙说的,吴同志砸了金菩萨,要遭报应的。

还真的是哦,吴同志儿子的绞肠痧,本来喝点糖水,摸摸按按就好的,可就是不好”再看看最后版本:“吴同志(吴二杆子)砸了颜半仙的金菩萨,遭报应,报应到他儿子身上去了。”

这话传到吴二杆子耳朵里,就任谁也受不了。

随即,吴二杆子联络工作组的几名工作人员,一起到了颜半仙家里,把颜半仙控制起来。

并宣布,将颜半仙带到公社学习班学习。

那学习班究竟是个什么所在?

小说《鲸落桥》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