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陶安安陶继的现代都市小说《全集小说穿越后,五岁福娃摇身一变成县令》,由网络作家“火霄山的莲公主”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正在连载中的古代言情《穿越后,五岁福娃摇身一变成县令》,深受读者们的喜欢,主要人物有陶安安陶继,故事精彩剧情为:“小公子算的真是准确。”掌柜称赞道,又给眼前的小神童续上一杯茶水。陶安安以一个你不错,你很好,你很有眼力见识的目光送给了对方。她接着说道:“既然小老鼠挖了这么多,剩下的自然都是大老鼠的,大老鼠在这天挖了十七分之八尺,这么算的话大老鼠一共挖了三又十七分之八尺,小老鼠挖了一又十七分之九尺,这位大老爷,我算的可对?”陶安安笑着端起茶杯,一副世外高人......
《全集小说穿越后,五岁福娃摇身一变成县令》精彩片段
总的来说这道题并不难,稍稍有些智慧的人都能想到这一点,毕竟才三天,要是50尺的墙,或者是500尺的墙,那就难说了。
当然只要肯花时间,一点一点算,还是能算出多少天会相遇的。
所以要算出两只耗子会在哪一天相遇一点都不难,难的是后面。
这种题目如果放在现代,给一个四五年级的小学生能做出来,但是放在古人身上,那就真的就是那一小部分才能做出来。
听到陶安安的解释,崇宁帝点点头,他出的这道题已经和今年春闱上出的题目差不多难度了。
第一问不难,但是难就难在第二问。
陶安安继续说道:“既然是第三天的话,我们就能发现,大老鼠要挖就会挖四尺。”
配合自己的说法,陶安安还伸出了四个白嫩嫩的手指头。
“小老鼠要挖就会挖四分之一尺,所以大老鼠挖掘的速度是小老鼠的16倍,也就是相当于16只小老鼠。”
“这么多啊。”明空惊讶出声,活这么大,老鼠还是见过的,但是这么多老鼠,想想都头皮发麻。
明空还真就在自己光光的脑袋上挠了挠。
“所以,两只大小老鼠同时开挖的话,就相当于17只小老鼠同时进行。我们再看这天还需要挖多少。大老鼠前两天,一共挖了三尺,小老鼠一共挖了二分之三尺,一共是五尺,所以到第三天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二分之一尺。”
说到这里,陶安安顿了顿,说了这么多话,有点口渴,这桌上也没什么茶水,真是的。
崇宁帝仿佛看穿了陶安安的心思,对对台里面的掌柜喊道:“掌柜上茶。”
一见这三个人,便知道不是普通人,而且这位老爷刚刚出的题目也着实有趣,有趣的是,应答的还是一个小娃娃,这件事就更加有趣。
所以,掌柜也听话地从后面的柜台,掏出了茶壶和茶杯。还亲自给两个人倒了一杯茶。
“两位请慢用。”
陶安安是一点客气都不讲,现在正是口渴的时候,端起茶杯一口就干了。
“我干了,你随意。”
就这一句话,又将崇宁帝给逗乐,使得那边段京生段公公看的是又嫉妒,又羡慕,再想着自己和大老爷聊天的时候,也用这调调?
不管那边面白无须的同志怎么想,润过喉咙的陶安安便接着说道:“剩下二分之一尺,两只老鼠同时开挖,又相当于17只小老鼠,所以这么算下来,一只小老鼠能挖三十四分之一尺。”
光是这三十四分之一的数字就让明空差点原地去世,数字好大,他数不过来,还是师傅念的经文简单多了。
不过现场除了小和尚,其他几位大人可都能听明白。
当然也有一个不明白的,那就是庞程,他是一个武夫,又不是书生,要明白干嘛,也不知道为何会得出这个奇怪的数字。
“小公子算的真是准确。”掌柜称赞道,又给眼前的小神童续上一杯茶水。
陶安安以一个你不错,你很好,你很有眼力见识的目光送给了对方。
她接着说道:“既然小老鼠挖了这么多,剩下的自然都是大老鼠的,大老鼠在这天挖了十七分之八尺,这么算的话大老鼠一共挖了三又十七分之八尺,小老鼠挖了一又十七分之九尺,这位大老爷,我算的可对?”
陶安安笑着端起茶杯,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浅酌了一下茶水。
哎,茶水真不好喝,真是怀念我的蜜雪,我的阿姨。
“对,你算的很对,而且这方法……”崇宁帝听了陶安安的回答,点点头,而且这个解题的方法也是他没有想到的。
当然,解题的方法有很多,这题目对崇宁帝本人来说也不难。但是想想自己,在眼前孩子这么大的时候,能否算出来?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神童。
崇宁帝起了爱才之心,便又问道:“我再出一题。”
“可以,不过……”陶安安弯着眼睛,看起来像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你有什么条件,你尽管提。”
“我饿了。”陶安安自然是不客气。
她本就没打算回去吃饭,原本是想着在当铺当了玉佩,获得资金的时候,就带着自己小老弟潇洒潇洒的。
“行,京生啊。”崇宁帝刚把段京生叫到跟前,就想起他们也是口袋没钱,这才来的当铺。
不过这不要紧,现在掌柜就站在这里,于是他就掏出那枚玉佩。
“掌柜,麻烦兑个银子,好让这位小神童吃好。”崇宁帝心情高兴,便开了一句玩笑。
掌柜一看玉的成色就知道这几位果然和自己想的一样,不是普通人,随后就跟段京生忙去了。
“等吃的回来还有些时间,要不,你先答了这道题如何?”
“行啊。”一看这人讲究,而且陶安安也不是真饿。
崇宁帝很快出了第二道题。
“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各层几盏灯?”
陶安安白了一眼眼前的中年人,出个题目也不知道用白话讲出来,非要用的这么文绉绉的。
算了,好歹这题也能听得懂。
“第一层是三盏,后面成倍增加就行了。”陶安安直接给出了答案。
那边掌柜听到题目在埋头苦算,可没想到小神童算的比之前那道题还要快,真是亮瞎了他的眼睛。
但是算的对不对,他立即就将答案带入,手指在算盘上快速打着。
“这么快,你该不会是随口说了一个答案吧。”崇宁帝也是震惊。
这题是他以前做过的一道题,现在回想起来,似乎还把答案给忘了。让他现在做,还需要想一会呢。
那边掌柜很快就核算出来,不禁脱口而出:“还真是神了,还真是三。”
“你快说说,这三你是如何算出来的,你要是说不出来,那我只能当你是小儿胡言。”
“呵。”还小儿胡言,这是看不起谁呢。
陶安安直起腰,对着明空正经道:“小老弟,你看着,你哥哥我要开始装哔了。”
“蜈蚣啊,有好多脚脚,看起来真是阔怕呢。”陶安安自己说着,还抖着身子,看起来像是真的害怕。
“我听说蜈蚣还是五毒之一呢。”怕别人不知道何为五毒,陶安安就将其他的五毒也都说了出来,“这五毒分别是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
确实,躺板板的壮汉的确不知道何为五毒,可现在他知道,可还不如不知道呢,现在是更怕啦。
听听,毒蛇,蝎子,就是蟾蜍都是成名已久的毒物。这蜈蚣排第一,是有多可怕啊。
现在,他感觉那东西已经爬到大腿上了。
陶安安见自己这么说,这家伙也硬挺着不起来,看来自己要再下些猛料啊。
“哇。”躺板板的壮汉大叫了起来。
他不仅大叫,还从板车上跳下来,抖着双腿,见这招没用,当着众人面,把手伸进裤子里。
“哇,诈尸啦。”
不知谁尖叫了一声,众人纷纷后退。
就和陶安安想的一样。
好吧,诈尸啦是她喊的。
最后,这个突然“诈尸”的壮汉摸出了一条蜈蚣,他还特意看了一下,果然是蜈蚣。赶紧手一甩,将蜈蚣甩在地上,以免自己再被蜈蚣爬了身体,双脚都跳了一下。
“他。”张大夫看着眼前突然起身的人,他是大夫可不相信什么诈尸,所以这人就是活的。
拎着张大夫的壮汉一看,这要坏事,不过他也是个机灵的,不然就是他躺在板车上面装尸体了。
“兄弟,太好了,你居然活过来了,真是老天有眼啊。”壮汉上前,抱住自己的兄弟,忙是在他耳边说道:“你个傻货,败露了,快配合我。”
那个壮汉也反应过来,心说都怪自己,可想想他要是真的死了,就算能得到钱,那也不是自己的,还是小命要紧。
“大哥,我这是怎么了?”
后面的戏码不用说,上演了一出兄弟情深,不聪明的就相信了那壮汉的说辞,但是聪明的人,一眼就看出了是怎么回事。
张大夫也看出来了,他只是不明白,自己明明确诊对方的确是死了。不过现在的局面是有利自己的,他也不会傻乎乎的把心中的疑惑说出来,一旦说出来就是撕破脸了。
“小哥,既然你的兄弟没事,快回家去吧,不要让家里人担心了。”
至于赔偿,谁都没有说,因为彼此都心知肚明,就算纠缠下去,谁也捞不着好。
很快,两兄弟快速离去,四周的街坊看没有热闹可看,也都散去。
原地留下那个李大娘,还不死心的在地上找着一文钱。
张大夫回到大堂,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算是虚惊一场。
这时候,旁边递过来一块帕子,张大夫想也没想就接过,可等他要用的时候发现自己并不需要帕子。
转头,他看着小女娃奇怪的问道:“给我帕子做什么?”
“擦脸啊。”
张大夫反应过来,自己这张脸可是被人家喷了满脸的口水。
可他准备擦的时候,又无奈的放下手来。
这会儿已经干了啊。
放下帕子,张大夫看着眼前的小女娃,随后拱手一礼,称谢道:“多谢丫头了。”
“我也没做什么,其实这种事情,你可以去公家那里讨回公道的。”
张大夫摇了摇头,原本不想多解释什么,可是想想眼前的小女娃聪慧,尤其是之前念出的一句诗句,他就知道这个小女娃不简单。
之后,张大夫就跟陶安安解释了原因。
他是可以去衙门那边讨回公道,可是讨回来之后呢,不仅得罪了那两个闲汉,连一些客人在得知这家店里闹了官司,无论是不是这家店的错,他们对这家店都不信任了。
人心便是如此。
想想也是,陶安安联想到她听过的一个事情,有人在包子店,咬了一口包子就吐了,就让那家包子铺关了门。
就算证实那个人本身就身体不舒服也没用,很多人表示,就算他们相信这家店的包子是好的,但是一到包子铺门口就会想起那天的事情,也就不愿意去了。
渐渐的,没有人去了之后,包子铺只好关门。
“丫头,那两句诗,就是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可是你爹做的?”张大夫好奇的问道。
他可不会认为是眼前的小女娃做的。
陶安安也是这么想的,本来也不是她做的。可人家既然这么问了,要不要把这份荣誉挂在爹爹身上呢。
想了想还是不要了,因为她家爹爹是个正人君子,他宁愿承认这诗是闺女做的,也不愿意承认是他做的。
“不是,是我在路上,不知道听谁念了一句。”
“原来是这样。”张大夫有些稍许的失望,还以为能认识一位大才子呢。
而这会儿,陶安安的爹爹陶继回到了回春堂。
看到眼前的陶继,陶安安眨巴着眼睛,没想到再见到自己爹爹的时候,他身上会是一身麻衣。
这种衣服都是洞洞,穿在身上毛毛躁躁的,会很不舒服。
察觉到闺女的目光,陶继脸上有些微红,不过看到自家闺女安好的样子,他又变得轻松起来。
“张大夫,这是诊费。”陶继递上了几文钱。
张大夫收敛起了惊讶,他自然明白这钱是如何来的,但是这令他非常的不可思议。
要知道他见过太多书生,就算是穷,也不会将身上的儒袍当掉,因为那是一个作为书生最后的体面。
不过,他很快就明白了,先不说这位书生的学问如何,光是他能为自己的闺女做到这一点,就实属不易。
张大夫回去取了一个钱袋子。
“这里面是五两银子。”
陶继见状,赶紧抱起自己的闺女,往后退了一步,他还扭着身子,让自家的闺女藏在自己的身后。
这种保护的意味不言而喻。
“张大夫,你这是何意?”
张大夫知道陶继误会自己,以为要买下他的闺女,赶紧解释道:“这是给公子的盘缠。”
“万万不可。”陶继又退后了一步,直接拒绝道。
但是一只小手却将钱袋子拿了过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