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精英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畅读佳作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

畅读佳作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

熏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讲述主角刘备张谦的甜蜜故事,作者“熏悟”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一名野外求生者意外穿进两千年前的三国时期。既来之则安之,那就当一场古代版野外求生吧!他可是三国的死忠粉,什么天下大势他可都知道!要说战乱,刘备必是首选。可要如何才能帮助他呢?潜入曹营便是第一步。反正人都在三国了,那他可就要干些改变历史的大事件了!...

主角:刘备张谦   更新:2024-05-03 23:0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备张谦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佳作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由网络作家“熏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讲述主角刘备张谦的甜蜜故事,作者“熏悟”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一名野外求生者意外穿进两千年前的三国时期。既来之则安之,那就当一场古代版野外求生吧!他可是三国的死忠粉,什么天下大势他可都知道!要说战乱,刘备必是首选。可要如何才能帮助他呢?潜入曹营便是第一步。反正人都在三国了,那他可就要干些改变历史的大事件了!...

《畅读佳作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精彩片段


对于三国的了解,张谦多数来源于游戏,小说,还有电视剧。

系统性的正史野史,张谦可能只在某些杂志网页上看过选段,毕竟他的专业不是文史类。

不过有无看过相差不大,谁也不敢保证正史记载就是对的。

毕竟两千年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代人修史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遇到刘备后,要先试探一番的原因。

至于有人会问,穿越过来为什么不想着自己当皇帝,反而要去辅佐他人?

这问题,张谦也思考了三秒钟,但是三秒过后, 他就抛弃了这个念头。

他又不是穿越到了袁绍,曹操,刘表,孙权这些大人物以及他们的子侄身上?甚至于,他连一个家族背景都没有,哪怕是个小村子呢,说不定他振臂一呼都能忽悠个十几人跟他出山。

他一个孤家寡人?想着当皇帝?难道要搬出太祖屠龙术出来?开玩笑吧,给张谦十条命,他也通关不了三国这个副本。

而且,张谦本人其实也很惫懒,说不定创业刚有点起色,他就中了美人计或者金钱攻势了。

退一万步,就算张谦当了皇帝,他也只想当个昏君。这不废话吗?谁穿越了想当个正经皇帝?

像朱元璋那样,每天五点不到就要起床,批奏折批到深夜,然后就睡不到五个小时?

最后还要被臣下吐槽“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那不是下贱吗?

所以,当皇帝这条路,张谦是不选的。

事实上,若不是按照曹操这条路下去,最后的结果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张谦早就躺平,过起小富即安的生活了。

扯得远了,回到正文。

张谦对于三国历史的了解有限,也就不清楚崔琰有哪些政敌,虽然知道他最后被曹操给咔嚓了,但是曹操应该没必要用这种手段对付他,而且这个时间,崔琰和曹操应该还在蜜月期。

除了曹操,当时在场的还有曹操三子,仆人好几个。以曹操的威严,这些下人就算敢泄密,也得有天大的好处才行,所以暂时不做考虑。那剩下的就是曹丕,曹植,曹冲了。

可他们有理由散播这些谣言吗?

有,而且大有特有!

通过排除法,剩下这几个的时候,张谦脑子里的断弦突然连接到了一起。

是曹丕!

而且曹丕要对付的人也不是崔琰,是曹植。

曹操肯定泄露过要把崔芣许配给曹植的事情,曹丕只要把崔芣的名声搞臭,那么就能间接的搞臭曹植的名声,若是曹植因此和崔芣闹矛盾,那在曹操立继承人的事情上,崔琰就更会支持曹丕了。

这就是古人的算计吗?张谦想到这,背后突然升起一股凉意。

想起那天和曹操三子见面的情景,比起自带三分傲气的曹植,表现欲十足的曹冲,曹丕真可谓是平平无奇。

但这个平平无奇的年轻人居然在背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差点把自己拖入漩涡之中。

不对,是已经拖入了漩涡之中。现在想来,先前投靠自己的三人,对那崔家三人的敌意也过了先,即便自己没收下他们,他们甚至都要出手杀掉崔平。

若是当时自己脑子一热,将三人收为门客奴仆,那可真的是与崔家结仇了,而且还是两败俱伤,渔翁得利的那种。

那卫六三人很可能是曹丕派来激化矛盾的,还是死士。

幸好自己对自己的魅力(中人以上,贤者以下)很有信心!

幸好那三人不是青史留名之辈!

幸好最后石韬出手,没让那卫六得逞。

此时,张谦心中已是万幸。

刚穿越那会,还想着靠先知先觉,充当棋手,将那曹操孙权玩于鼓掌,没想到刚一入局,就成为了棋子。

天地如棋局,既已入局,你我皆是棋子啊!

而那崔平,所作所为也过激了些,尽管他是崔府下人,甚至可能是崔家旁系。他是否也是别人的棋子,而且一开始就是作为弃子的那种?

想到这,张谦看向了崔琰,对方也在深思熟虑当中。

不知道曹操跟他提曹植和崔芣的亲事没有?

不知道他能不能想到这其中的阴谋?

无论怎么,张谦都没有提醒崔琰的想法,且不提交浅言深,单单曹植要和崔芣结亲这事,张谦都无法解释事情来源。

而就算曹植和崔芣的亲事公之于众了,张谦敢说出自己的猜想,那也会被曹操冠以离间曹家亲情的罪给办了。

徐母说的已经足够好了, 剩下的就让崔琰自己去想吧,反正自己三人一直呆在司空府,这锅无论如何都砸不到自己头上。

崔琰在这徐母说完话的短短时间,也想了许多。

曹公麾下就有许多与自己政见不一的,世家大族中彼此多少也会有些利益冲突,但是这些人犯不着用这种手段来对付自己,或者说不敢,因为他们也怕别人对自己的家人下手。

徐母说他们刚来邺城,无恩无怨,这是真的吗?肯定不是,起码徐庶和程昱已经结仇了。但是这事是程昱干的?这更不可能,崔琰和程昱的关系算不上好,因为崔琰是以仁人君子来要求自己的,而程昱是那种为达目的可以不折手段的,比如以人为粮这种事,崔琰是绝对做不出来的。但说程昱要因为先前恩怨对付徐庶?崔琰眼中,程昱绝对不是这种睚眦必报,手段下作的人,除非是曹操下令他干的,但这更不可能了。

所以徐母说的对,背后之人的目标还是崔家。

而这一思考,崔琰就想到先前有人提到曹丕和曹植,谁能成为曹公继承人的问题?这事……

崔琰想到这,心中已然一惊。

再看看刚才行凶那三人,行事多么像一个组织——校事府。

校事府是曹操手下的一个特务组织,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相当于武则天时期的内卫,宋代的皇城司,明朝的锦衣卫。一开始校事府由军师祭酒郭嘉掌握,郭嘉死后,,则转到了公子曹丕手里。

“崔大人可是知道何人造谣了?”张谦淡淡的问了一句,似乎只是寻常的好奇而已。

“崔家行事一向守礼守法,又怎么会结下仇家?”崔琰像是自嘲一般说道,“想必是曹公府中下人守口不严泄露了出去,外面的人以讹传讹才造成了现在的误会。”

“哈哈哈,崔大人所言极是,幸好今日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否则真的是误会大了。”张谦顺着崔琰的话往下说。

“也是万幸,既然误会解开了,那此事就到此为止。为表歉意,琰让卫士为徐先生与老夫人开道!”

小说《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又是几天奔波,张谦算是感受到了古代生活之艰难。

那压缩饼干剩了十几块,张谦忍了忍还是省下了,毕竟保质期还长,这东西留着说不定什么时候能救命。

不过张谦也没再尝试那“粕”,只把那“糗”丢入倒满热水的杯子中,泡开了混着喝下去,和米汤面糊糊差不多味道。

吃着这玩意,张谦想到后世网上一个问题,那就是给诸葛亮足够的方便面,能不能统一三国?

张谦现在觉得,统一三国这目标小了,只要他能拿出吃不完的方便面,大汉百姓能把亚欧大陆翻一遍。

吃的之外,张谦还在野外看到了累累白骨,也让他感悟到了这个时代的残酷性。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笔下两行诗,仅仅二十字,却道尽了兵连祸结之下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惨状。

“广元,你说,如果有一天刘皇叔带兵收服中原,北方会不会再次血流成河?”张谦想起一组可怕的数据。

东汉末年有人口五千万,但是三国结束时,人口已不足六百万。

而这也导致了后来的统治者引进五胡之民,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

张谦心想,以曹操数州(司隶、青、幽、并、冀、兖、徐、豫州大部分)之力,其后人收复天下尚且死伤如此,若是将来助刘备一统天下,相当于要将这些地方再打一遍,结果会不会比这更严重。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

“元直(非笔误)想必不曾见过真正的战争吧?”经过这些天的相处,石韬发现张谦虽然志坚行苦,匪石匪席,但是细微之处还是能看出此人生于富贵之家,或许说不上娇生惯养,但至少也是锦衣玉食了。

比如石韬就有发现,张谦从不吃黑色的粕,从不喝未烧开的水,睡觉时总要搞点东西垫在下面。

“兵者,凶器也。自古以来,凡有战争,无不流血。”石韬淡定的说道。

哪怕是所谓的仁义之师,一旦交手见血之后,人也会变得疯狂嗜杀,所以,战争向来很残酷。

听到石韬这么说,张谦也知道自己多愁善感了,不过他心里还是有个不服输的念头,他日收复中原,他想试试不战而屈人之兵。

“广元,和我说说那曹操的事情吧,我俩既然要入曹营,怎么也得做到知己知彼吧!”

石韬点点头,“那我就从那年的‘月旦评’说起吧……”

不得不说,这年代的名士质量还是很高的,哪怕是被诸葛亮点评道只能做刺史,郡守的石韬,对于曹操身边发生的事情,也多少能知一二。

比如被许劭点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五色棒立威;

借刀刺董;

陈留起兵;

……

石韬把自己知道的事无巨细的讲了出来,在他看来,既然是要救徐母,那自然是越详细越好。

“不知广元对那曹操是何看法?是能臣还是奸雄?”张谦问道,

石韬听了哈哈一笑,说道:“曹操是能臣还是奸雄,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元直(对张谦),你要知道,像我这种寒门子弟,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只有世家子弟或者元直(指徐庶)那种才华绝世的人才有资格选择拥戴谁,而我这种人,就像那无根的浮萍,风往哪吹,我就去往哪边。”

张谦想到历史上的石韬,确实是如此,徐庶辅佐刘备的时候,他也为刘备效力;徐庶北去的时候,他也跟着,后来先后在曹魏当上了典农校尉和郡守。

“广元兄,何必妄自菲薄。天生我才必有用,以你的才华,将来必定主政一方。”张谦恭维道。

“天生我才必有用!真是妙句,可惜这里无酒,不然必定浮一大白。不过,主政一方我可没那个才华,我这人因循守旧,辅佐他人尚可,若是主政一方,必定焦头烂额,无论奸商,还是恶吏,我都对付不了。”

“仅凭广元能直言自身之短,这份胸襟已远超众人矣。”张谦对着石韬拱拱手,心想难怪此人一直跟着徐元直。

“谬赞。不知先生如何看待那曹操?”石韬反问道。

张谦思考了一会,从后人的角度,在这乱世,谁能先一统天下,谁能善待百姓,谁就是英雄。

从这点来看,曹操也能算个枭雄。

虽然败仗打了不少,但大多都反败为胜了;

虽说屯田税收高了一些,但毕竟给了老百姓一个活路。

还有那被人诟病且效仿的人妻之好,其实也能理解。战争年代,寡妇遗孀太多,若是人人都追求妙龄少女,那人口很难上得去,而且这些失去男人的女人也很难找到活路。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之,曹老板也算带头拯救妇女了。

而且,曹操还有一个大优点,诗写的好啊!那可是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开建安文学之风啊!

然则,张谦没选择曹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曹操生性多疑,好用权谋,想那被“梦中”所杀的姬妾,“借头”一用的粮官……

张谦就觉得不寒而栗,因为他自己也不是那种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人,说不定哪一处就惹恼了曹操,然后就被灭口了。

而这一点,刘备就好了许多,关羽被杀,刘备起兵伐吴,秦宓谏言被下狱,可是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还是让人放了秦宓。

张谦没选择曹操的第二个原因便是曹魏的结局,被司马夺了江山,最后导致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是整个华夏最黑暗的一百年。

你说进曹营第一件事就是怂恿曹操干掉司马懿?那张谦还没那个能力,他有的只是后世的经验和超脱这个时代的认知,对于政治斗争,他不是不一定,而是肯定斗不过司马懿,毕竟司马懿不仅自身老谋深算,身后还站着士族阶级。

张谦在网上看到一种说法,司马懿篡魏从曹操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伏笔了,因为曹操的诸多政策触犯了世家的利益,就算没有司马懿,也还有会有司牛懿,司羊懿出现的。

既然历史已经证明了曹魏这条路是错的,那我为什么不试试别的道路呢?张谦通过反证法再次证明了自己选择刘备的正确性。

“此一去正要见见那曹贼风采!”张谦回答道,就是不知这张谦口中的“贼”字和石韬理解的“贼”字是否一样了?

“先生好气度!韬还有一问,我等见到曹操之后,不知如何才能救出元直母亲呢?”

“此事说来也简单,我等到了曹营,见了(元直)母亲,便由我留在曹营为质,然后以母亲思乡为由,请广元兄送母归乡,接下来如何安然护送母亲南下,便依赖广元了。”

“请问先生如何脱身?”

“哈哈,此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反正接下来刘备那边有诸葛亮相助,一直到赤壁之战,再取荆州,这堪称刘备的崛起之路,自己武不能领兵,文不能治政,与其跟着刘备一路逃亡冒风险,不如先跟在曹操身边,说不定还能听孟德吟诗呢。

等到曹操赤壁打败,自己再找机会脱离。凭借自己救出徐庶母亲,帮他留住了一张SR这一点,刘备总不能不给饭吃吧?

再然后等到刘备有了基业,自己再帮忙点点科技树,靠着先知先觉帮孔明排除一些错误答案,自己一个大学本科生,能够做到这点应该已经不容易了吧?

啊,张谦想到这,心里美滋滋的。

可一想到自己曾经看过的小说里,和别的穿越者想比,自己这点作为恐怕连提鞋也不配。

书里怎么说来着?开局王霸之气一开,必先收服许褚或典韦,再出发必定遇到还是大姑娘的貂蝉,然后有山贼打劫,接着就是英雄救美的戏码,手下许褚负责砍山贼,主角负责救貂蝉。

然后再过一段时间,主角肯定又会遇到蔡文姬。

貂蝉就会说:“夫君乃是大英雄大豪杰,身边怎能只有一个女子,妾身不敢独占夫君,只求夫君心里有妾身。”

……

张谦看着漫天星辰。

今晚做个好梦,梦里争取把这些都给实现了。

石韬看着张谦身处敌营,脸上还始终带着笑容,心里敬佩不已。

义气救友母,豪气比云天!

元直,你放心,我一定会把你母亲安然送回身边!

小说《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