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晓陆杨的现代都市小说《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全文》,由网络作家“一只绿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因着周围人不少,陆杨是把陆大石拉到角落里才把钱给他的。陆大石感觉手感有些不对,连忙打开手看了看。“这么多?杨子你之前都是把钱借给同窗了?”陆杨点头,面不改色地说道:“是啊,爹,他们急需用钱,我想着我手里还有些钱,能帮一把是一把,毕竟是同窗。”陆大石又惊又喜。以前村里便一直有人说陆杨花着家里的钱在县城里大吃大喝。如今想来,这些人说的话都是因为嫉妒。想到这,陆大石笑道:“这些钱你拿着就是。”说着,陆大石抓着陆杨的手,打算把银子塞给陆杨。陆杨抱着两个罐子,连忙阻止。“爹,我这罐子快要掉了。”陆大石一听,也不敢拉陆杨的手了。陆杨低头看了一眼陆大石手里捏着的银子,笑道:“爹,上次娘给的,我还没有花呢。”说着,陆杨还把荷包拿出来让陆大石看了一眼...
《科举: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全文》精彩片段
因着周围人不少,陆杨是把陆大石拉到角落里才把钱给他的。
陆大石感觉手感有些不对,连忙打开手看了看。
“这么多?杨子你之前都是把钱借给同窗了?”
陆杨点头,面不改色地说道:“是啊,爹,他们急需用钱,我想着我手里还有些钱,能帮一把是一把,毕竟是同窗。”
陆大石又惊又喜。
以前村里便一直有人说陆杨花着家里的钱在县城里大吃大喝。
如今想来,这些人说的话都是因为嫉妒。
想到这,陆大石笑道:“这些钱你拿着就是。”
说着,陆大石抓着陆杨的手,打算把银子塞给陆杨。
陆杨抱着两个罐子,连忙阻止。
“爹,我这罐子快要掉了。”
陆大石一听,也不敢拉陆杨的手了。
陆杨低头看了一眼陆大石手里捏着的银子,笑道:“爹,上次娘给的,我还没有花呢。”
说着,陆杨还把荷包拿出来让陆大石看了一眼。
陆大石一看,想到陆杨一个孩子,身上确实不能有太多钱,于是便把手里的银子收了起来。
“那行,等你下次放旬假,爹过来再给你钱。”
陆杨本想说这些钱够他花了,但看到陆大石眼里的坚决后,陆杨便也没有拒绝。
“好。”
想了想,陆杨便趁机把自己之前的打算跟陆大石说了。
“爹,这个松针酒过段时间就能开封了,到时候卖了钱,我打算用杂粮来酿酒。”
陆大石一听,第一反应便是不答应。
这杂粮可是用来填饱肚子的,咋能用来酿这些吃不饱的酒呢?
见陆大石脸上的迟疑,陆杨继续说道:“爹,家里现在有刺绣和药草这活,我们现在是不缺钱,但以后呢?”
陆大石看了一眼陆杨,眼里有着一丝不解。
如今他们手里已经攒了一笔钱。
加上他们每天都有去采药草。
钱是每天都有的,到时候攒攒又是一笔钱。
现在家里还能时不时地吃点肉,比起以前,可是好太多了。
见陆大石没明白他的话。
陆杨直接挑明:“爹,我以后肯定会考到京里去的,到时候家里这点钱,估计连你们的路费都不够,更别说到时候我们还要在京里生活。”
那一大家子的,开销肯定低不了。
陆大石嘴角一抿,皱眉道:“到时候你一个人在京里就行,爹和你大哥他们就在家里攒钱。”
陆杨愣了愣,没想到陆大石竟然会这样说。
看着陆大石认真的眼神,陆杨知道陆大石是真这样打算的。
陆杨心里有些复杂,不过他并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他看向陆大石,严肃道:“爹,这样对大哥他们不公平。”
陆柏他们原本为了供他读书,连自己的小家都已经顾不上了。
他若是以后金榜题名,怎么还能让他们继续供着他呢?
陆大石心里也知道这些年亏待了陆柏他们,听到陆杨的话之后,便有些沉默。
陆杨叹道:“爹,大哥他们和我都是你的孩子,你不应该为了我,牺牲掉大哥他们。”
看着陆大石有些松动的神情。
陆杨沉声道:“爹,您这是想让我被天下人耻笑吗?”
陆杨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说这些。
他知道自己是个有些淡漠的人。
之所以跟陆大石说这么多,也是真心地把陆家当成了家人。
陆大石听到这些话,心里十分感触。
从来没有人跟他说过这些。
他知道自己这些年来睁只眼闭只眼的行为伤了几个孩子的心。
老大夫一听,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陆杨。
“没晒好你还敢进来问,挺大胆的啊。”
陆杨嘿嘿地笑着装傻,“小子实话实说,不敢骗大夫您。”
老大夫轻笑一声,随后伸手抓了一把桃仁仔细看了起来。
桃仁个头确实是上乘的,桃仁皮也没有破损。
可见少年的家人也是用心做事之人。
老大夫眼里透露着一丝满意。
这桃仁收是能收,就是这个量......
老大夫把桃仁放下,看着陆杨期待的眼神,淡笑道:“这桃仁倒是好的,只是这个量有些多了,我这焕春堂可收不下这么多。”
陆杨理解地点头,“大夫您这收多少桃仁呢?”
老大夫先是从抽屉里拿出一本账簿,翻了翻之后,才道:“你往焕春堂送一百斤过来先吧。”
一百斤?
陆杨心下一喜,一百斤也不少了。
就是不知道这价钱是怎么算的。
陆杨自觉扬起一个甜美的微笑,问道:“大夫,这桃仁价钱怎么算呢?”
老大夫看了一眼账簿,随后回道:“一百斤就是二百文钱。”
一百斤二百文钱,这属实是有些低了。
不过陆杨也没有说什么,左右这桃仁生意也做不长久。
这毛桃也是山上自个长的,他赚的就是那个辛苦钱。
二百文,总比没有好。
不过......
陆杨看向老大夫,问道:“大夫,您知道哪里还收桃仁吗?
老大夫没有犹豫便点头了。
“知道是知道,不过你直接过去的话,可能他们不会收。”
说完,老大夫打量着陆杨,没有再说话。
陆杨别的不会,最是会看人脸色。
他笑道:“在下不才,不知大夫可能帮忙引荐?”
老大夫摸了摸胡子,淡笑道:“引荐谈不上,倒是可以给你写封信。”
陆杨一听,先是猜测了一番老大夫话里隐藏的意思。
见实在是想不出来,陆杨直接问了出来。
“不知大夫需要我做些什么?”
陆杨不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帮他。
如果有,那就是他运气爆棚,遇到好人了。
老大夫摇头,看了一眼陆杨之后,便从旁边拿了张纸和毛笔,然后写了几个字。
陆杨没有凑上去看,而是等老大夫给他之后,才低头看了一眼。
纸上写了焕春堂齐老五个字。
陆杨收起心里的沉思,向齐老道谢。
“多谢齐老相助。”
齐老笑了笑,“老夫也是看你机灵,日后也是有大造化的,行了,你快去怀仁堂吧。”
说着,齐老低头,继续忙着店里的事。
陆杨再次拱手道谢,看见齐老挥手之后,才转身离去。
怀仁堂陆杨也进去问过,门面很大。
差不多有三个焕春堂那么大。
陆杨这次过去,顺利地与怀仁堂谈妥了生意。
怀仁堂所给的价格跟焕春堂一样,也是一百斤二百文。
不过怀仁堂没有规定所要的斤数。
也就是说,他能把剩下的桃仁都卖到怀仁堂来。
跟怀仁堂约好送货过来的日子后,陆杨直接去了一趟杂货铺。
现在是午时,杂货铺里没什么人。
陆杨进去之后,直接买了十斤糖。
糖是蔗糖,叫石蜜,三十文钱一斤。
光买这十斤糖,陆杨便花了300文钱。
付钱时,陆杨一阵肉疼。
不过想到一会要去静香书坊交抄好的三字经,多少能回些血后,陆杨也就不心疼了。
想他以前花钱从来不为钱发愁。
现在买点糖都要心疼好一会。
他已经不是以前的他了。
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
没钱是当不了咸鱼的!
陆杨再次肯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
收好杂货铺伙计递过来的石蜜后,陆杨刚想转身离开。
余光却瞥到了石蜜下面摆放着的白面。
家里虽然有刚收的稻谷,但那要用来换杂粮和银子的。
陆杨摸了摸荷包里的银子,算了一下账。
不算抄书所得,他手里还有400文钱。
白米五文钱一斤。
白面四文钱一斤。
陆家人太多,买米不划算。
买点白面,再加点家里的杂面,一家人就能吃顿软乎香喷喷的包子。
这几天吃那杂粮野菜饼,陆杨也是有些吃吐了。
这偶尔吃吃还行,一天到晚的吃,陆杨是有些受不了了。
想到这,陆杨又跟伙计说道:“伙计,来三十斤白面!”
付好120文钱后,陆杨放好白面,便去了静香书坊。
陆杨过去时,并没有看到书坊掌柜。
不过接书抄的册子上记录着陆杨的名字。
陆杨把《三字经》和纸张递给那位先生。
等那位先生检查完后,陆杨拿到了二百文钱。
陆杨没有再接书抄。
在书坊里买了些便宜的纸张后,陆杨便想去买些肉回家包包子。
想着上次猪肉里的膻味。
陆杨脚步一转,就进了药铺。
有些香料是能入药的。
陆杨之前在杂货铺那里也没有看到什么香料。
想来在药铺里应该是能找到一些香料的。
药铺不大,里面有一个年轻人在忙活着。
陆杨连忙上前询问。
“这位大哥,我想问一下这里有没有茴香之类的香料?”
“大茴香,小茴香都有。”
陆杨又问了其他的香料。
最后花了五十文钱在药铺里买了八角,茴香,桂皮,陈皮,香叶等常见的香料。
这些香料就算包包子不放,煲汤也可以放进去。
陆杨一边想着,一边往屠户那里走去。
张屠户已经认识陆杨了,见到陆杨之后,直接问道:“小哥今天来买什么?”
陆杨看了看木板边上的骨头。
又看了一眼那还有半扇的猪肉,笑道:“屠户大哥,这些骨头若是没人买,就卖给我吧。”
张屠户爽快地应道:“你要我就给你包起来。”
骨头比上次多一点,张屠户只收了陆杨三文钱。
陆杨接过包好的骨头后,又看向那扇猪肉。
五花肉包包子最好吃了。
“屠户大哥,帮我切两斤五花肉吧。”
张屠户点头,手起刀落,直接给陆杨切了两斤整的五花肉。
五花肉是十四文钱一斤。
陆杨想着家里的油罐,又让张屠户切了两斤肥肉。
数好五十八文钱给张屠户后,陆杨直接捧着三包东西往城门那走去。
他这么逛来逛去的,已经到了未时了。
该办的事已经办完,陆杨也没有必要在这里走来走去的。
路上陆杨看到有卖冰糖葫芦的,便花了八文钱买了八串。
虽然有些小孩吃不了一串,但陆杨还是选择一视同仁。
陆大石无奈地拍了拍刘晓的手,“放心吧,他们会有分寸的。”
陆杨年龄摆在那里,年轻就代表着有很多希望。
陆大石其实不是很担心陆杨,毕竟陆杨才十四岁。
只是......
大河村是个杂姓村。
当初因为遭遇天灾,他爹娘带着他们三兄弟来了这里。
他是大哥,身体强壮,熬过来了。
他那两个弟弟,一个在路上没熬住,一个到了村子之后,水土不服,去了。
他爹娘熬了两年后,也走了。
好在陆大石咬牙坚持过来了。
不过这也造成陆家在大河村有些势单力薄了。
村里虽然是个杂姓,但是也有一些姓氏是偏多的。
大河村一共三十五户人家。
赵姓就占了十六户。
其次就是王姓,有十一户。
当初赵姓和王姓抢村里的管理时,他们陆家为了以后的发展,是投了赵姓的。
如今是赵姓在管着村子。
若是实在撑不下去,他便去求求赵家族长好了。
陆大石幽幽地叹了口气。
赵家族长和王家族长之前倒是一直想让陆杨进他们的族里。
他那时候觉得自己供陆杨也能供得起,便没有同意。
毕竟到时陆杨真考上了秀才,那改换门楣的便是陆家。
若是陆杨认了别姓的祖宗,即使还是姓陆,那也不是陆家人了。
陆大石心里清楚这个事,硬撑着供了陆杨这么多年。
而赵家族长和王家族长见陆杨两次都没有考上县试之后,最近也来得少了。
陆大石倒是没有遗憾,但也难免有些唏嘘。
刘晓一听陆大石那叹息声,便知道陆大石又在想那些事情了。
她叹道:“放心吧,杨子下次肯定能考上的,我们再坚持坚持。”
陆大石过了会才回:“我知道,快睡吧。”
大房这边。
赵梨花一边轻拍着三岁女儿丫丫,一边轻声问陆柏。
“大郎,你说杨子咋变了这么多呢?”
明明之前是一个那么话少的人,怎地现在就变得爱笑又爱说话了呢?
赵梨花想不通。
陆柏睁开眼睛看了一眼赵梨花,皱眉道:“杨子变了,估计也是被那县试落榜给闹的,你可别傻傻地去问杨子。”
赵梨花点头,“我晓得。”
想到陆杨给铁蛋几人买的冰糖葫芦,赵梨花笑了笑。
“杨子给铁蛋他们都买了冰糖葫芦,若是之前......”
赵梨花顿了顿,接着感慨道:“杨子就算是变了,那也是变得有人情味了。”
陆柏也深有体会。
“若是杨子说的酿酒方子真能酿成松针酒,以后家里也能松快些了。”
赵梨花想到铁蛋这些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就没买过几件新衣服后,嘴角的笑意变得酸涩了起来。
“杨子现在可努力了,以后定会熬过去的。”
“嗯,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呢。”
赵梨花点头。
二房和三房屋里讨论的话题也是陆杨。
众人皆是感慨陆杨变得懂事了,以后日子总归还是能过下去的。
第二天天还未亮,陆大石几人就起来了。
陆杨昨晚睡得早,听见院子里的响动后,便也跟着起来了。
把陆大石几人送走之后,天也差不多要亮了。
陆杨知道自个的身体有些差,做了一套广播体操后,便在院子里跑了起来。
直到太阳出来,陆杨才停下了脚步。
拉伸好后,陆杨吃过早饭,便回房看书。
这些天,陆杨针对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
先把四书五经认真地看一遍,然后把夫子以前布置的课业拿出来重新做一做。
等差不多了之后,再巩固一下。
有时间再看看其他书,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
有了计划之后,陆杨放下杂念,沉下心来认真看书。
靖朝有四书五经,应该是个平行世界。
陆杨之前认真地理清原主的记忆,发现靖朝的历史只记载到了宋朝。
不过奇怪的是,这些朝代跟陆杨所认知的朝代有些不一样。
不管是哪一方面,跟陆杨知道的都有些差别。
但不管怎么样,往后他若是想写诗的话,得小心点才是。
可别一不小心在众人面前出了丑。
陆杨把这事记在了心上。
翻开《中庸》,陆杨开始逐句翻译。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人的自然禀赋就叫性......”
等翻译过一遍之后,陆杨起身开始背书。
等背完后,陆杨也运动完了。
去厨房喝了碗水后,陆杨开始抄书。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有时候你背得再多,写起来时不一定能写对。
陆杨不想在县试里出错,多抄几遍还是很有必要的。
他没有别的退路。
心里有了破釜沉舟的感觉之后,陆杨倒是能一门心思地做着自己的事。
若是在以前,他这会早就捧着手机瘫在座位上哈哈大笑了。
果然离开了手机之后,时间都变得多了起来。
时间充足,能做的事也多了。
陆大石几人来来回回了很多趟。
陆杨看到时便去搭把手,顺便休息休息。
摘松针这事简单。
而且十斤糖也酿不了太多酒。
当天晚上那十斤糖便都用了。
一共酿了三大坛子的酒。
弄完松针酒后,陆松和陆榕也投入了摘毛桃的队伍。
家里的几个孩子和刘晓就在家里砸毛桃。
陆杨看书看累了,便也会去砸一会。
如此忙碌了十天,陆家知道的那几片桃林里的毛桃都被摘完了。
村里也不是没有人看到。
只是问起陆家人时,陆大石几人就说想弄点桃肉酱。
村里人表面上没说什么,暗地里早已不知把陆家说成什么样了。
刘晓出门时,村里人看她的眼神都是怪怪的。
不过刘晓也习惯了,自然不会主动上前询问。
在村里人看来,陆杨读书就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陆家人也不会去解释。
大家都坚信陆杨肯定能行。
后来刘晓为了堵村里人的嘴,还真弄了一大罐子的桃肉酱出来。
因为里面放了糖,中和了那股涩味。
酸酸甜甜的,配着杂粮野菜饼吃,倒是挺不错。
为了赶在约好的时间里交上桃仁。
刘晓虽然可惜那些被砸烂的桃肉,但也没有再做桃肉酱。
陆杨直接把油纸包起来,打算到时候看书饿了再吃。
刘开毅这会也没什么事做,便打算拿书出来看看。
陆杨想着自己要去夫子那边一趟,便走到桌前把刘晓包得严严实实的包袱打开了。
里面放着好几个罐子。
罐子不算大,有点像是家里用来装盐的罐子。
陆杨从中挑了个好看又大点的罐子。
打算看看里面是不是刘晓说的要送给夫子的东西。
盖子一打开,一股浓浓的辛香味便扑鼻而来。
刘晓用了之前陆杨买的那些香料来弄的肉酱。
刺鼻的辛辣味让陆杨口水瞬间泛滥。
刘开毅耸耸鼻子,好奇道:“为方兄,这是什么香味?”
刘晓里面放了八角,还放了一些小茴香,还有香叶什么的,香味特别浓。
陆杨把盖子盖好。
伸手又拿了个罐子打开看了看,随后递给一旁的刘开毅。
“启恒兄这个给你,这几天吃完就行,不然就要放坏了。”
刘开毅犹豫了一下,他知道陆杨家里好像并不是很好。
陆杨又把手伸过去一点,“嗯?”
刘开毅想了想,便接下了陆杨递过来的小罐子。
给夫子的罐子是包袱里面最大的,其他的都是一些小罐子。
像刘开毅拿着的,吃个三四天就没了。
刘晓一共弄了三罐子的肉酱。
里面不光是有肉,还有一些咸菜。
夫子这边的,肉比较多。
剩下的,就是肉少一些。
另外的两个小罐子,一个是赵梨花弄的凉菜。
另一个则是放的猪油渣。
陆杨都打开看了一下。
把给夫子的罐子拿出来后,陆杨便把其他的小罐子收了起来。
刘开毅看了一眼陆杨特意拿出来的罐子。
想到陆杨之前说的要去给夫子送礼的话,刘开毅也从自己的包袱里拿了一包糕点出来。
“为方兄,我跟你一起去吧?”
陆杨点头。
把箱笼里的东西收拾好后,两人便出了门。
刘开毅比陆杨大一岁,上一次也去参加了县试,也是没过。
不过刘开毅的性格好,一次落榜也没有对他造成什么影响。
两人往夫子的院子里走去。
一路上两人也遇到了不少人,陆杨平静着一张脸,遇到人就点点头笑一笑。
刘开毅就不一样了,见到谁都要行个礼,然后聊两句。
这短短的一段路,陆杨硬是走了差不多半个小时。
眼看着就要到夫子院门前了,陆杨瞥了一眼笑眯眯的刘开毅,整理了一下衣服就抬步走了进去。
刘开毅也拍了拍袖子和下摆,觉得没问题后连忙跟上陆杨的脚步。
秦夫子今天见了不少学子,也收了不少礼。
这些礼大多都是学子自家人弄的小吃食,秦夫子便也就收下了。
这会听到仆人说陆杨和刘开毅过来求见后,秦夫子倒也没有意外。
“让他们进来吧。”
秦夫子坐在上位,看了一眼陆杨和刘开毅手里拿着的东西,见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后,便收回了视线。
陆杨和刘开毅走到秦夫子面前,开始弯腰行礼。
“学生为方,见过夫子。”
“学生启恒,见过夫子。”
秦夫子点头,“嗯,都坐下吧。”
陆杨和刘开毅暗中互相看了一眼。
随后陆杨上前两步,把手里的东西递给秦夫子。
“这是学生母亲在家弄的酱菜,请夫子收下。”
刘开毅也上前两步,“这是学生母亲做的糕点,请夫子收下。”
秦夫子把东西接过,然后放在一旁的茶几上。
陆杨看着刘晓回房的背影,心里一阵无奈。
“爹,我并不是想问你们要钱,我......”
陆大石摆摆手,起身往院子里走去。
陆杨看向陆柏三人,刚想说什么,陆柏三人也起身出去了。
三个嫂嫂没走,看向陆杨的眼神有些犹豫。
陆杨松开紧皱的眉头。
看向三个嫂嫂,淡笑道:“三位嫂嫂这是有话要跟我说?”
陆杨也不打算解释了,说再多也没用,还不如用行动来改变陆大石几人对他的印象。
李静和周寻芳看向赵梨花。
赵梨花点头,随后看向陆杨,问道:“杨子,大嫂前些日子做了些绣活,还没有找人拿去县城里换钱,你看你明天能不能帮我拿去县城里换钱?”
赵梨花刚说完,李静和周寻芳连忙也道:“还有我们。”
陆杨还以为是什么事呢,原来就这事?
他连忙应道:“嫂嫂们不用客气,我拿去帮你们卖掉就是,只是,我没有接触过这事,平时都是卖的什么价钱?”
赵梨花三人的绣活还算不错,就是花样是最普通的花样,两个手帕只能卖三文钱。
陆杨听到三人的话后,便仔细看了看三人拿出来的手帕。
手帕里绣的,多是简单的花纹。
即使绣得再好,也卖不了太高的价格。
陆杨把赵梨花三人交给他的手帕收好之后,便道:“嫂嫂们放心吧,我会办好这事的。”
赵梨花三人也松了一口气,跟陆杨道谢之后,便去了厨房收拾东西。
陆杨低头看着手上的手帕,心里有股说不出来的滋味。
这些手帕加起来不多。
赵梨花十六条,李静十三条,周寻芳九条。
全部卖出去的话,这些钱加起来才五十七文钱。
也不知道赵梨花三人是花了多久时间绣的这些。
陆杨想到自己房里放着的《三字经》,轻叹了一口气。
刘晓迈出房门的脚步一顿,看了看手上拿着的二百文钱,想了想,转身又走了回去。
陆杨刚把手帕整理好,刘晓便走到陆杨面前坐下。
“杨子啊,这钱你拿着。”
说着,刘晓往陆杨手里塞了个东西。
陆杨一愣,看着手心里的一两碎银有些发懵。
“娘,爹不是说......”
刘晓连忙让陆杨噤声,“嘘,你小声点,别让你爹他们听到了。”
说着,刘晓让陆杨快把手里的碎银收好。
陆杨不肯,想要往刘晓手里塞回去。
“你拿着!”刘晓语气强硬。
“娘知道你是不会乱花钱的,只是读书需要的,该花就得花。”
陆杨眉头一皱,连忙解释:“娘,我纸张什么的都有!”
刘晓看了一眼外面的院子,小声道:“娘知道了,你快收起来。”
陆杨见刘晓怎么说都不收之后,想到后面的计划,索性就把银子收了起来。
陆杨不收时,刘晓心里不得劲。
陆杨收好后,刘晓心里更不得劲了。
她看了看正在外面说话的三个儿子,伸手拍了拍陆杨的手背,轻声道:“你那三个哥哥都是好的,你以后飞黄腾达了,可不能忘记他们。”
陆杨回头瞥了一眼陆柏三人。
陆柏、陆松、陆榕三人不知在说些什么,又是笑又是闹的。
陆杨沉默了一瞬,随后点头。
“娘,我知道了。”
刘晓点头,“你明白就好,一会你早点休息,明天卯时牛车就要走了,你别错过了牛车。”
说着,刘晓又从怀里拿出三文钱递给陆杨。
陆杨看了一眼刘晓,伸手拿过那三文钱。
“谢谢娘。”
刘晓嗔怪地看了一眼陆杨,笑道:“这有什么好谢的,快回房里休息吧。”
刘晓还有事要忙,让陆杨早点回房休息后,刘晓便走了出去。
陆杨看着手心里的钱,心里却放松了下来。
不知怎地,陆杨心里有些高兴。
他从没有这么清晰地认识过自己。
他就是陆杨,陆杨就是他。
在这一刻,陆杨没有再站在门外看陆家人。
而是真真切切地走进了陆家大门。
陆杨把手心里的钱放进怀里后,便起身往院子里走。
陆柏见陆杨出来后,连忙招呼陆杨过来。
“杨子,过来坐坐。”
陆杨看了一眼手里拿着的手帕,刚想说一会就来,陆柏便开口了。
“这是你嫂嫂她们让你帮忙拿去县城换钱的吧?”
随着陆柏的话,陆松和陆榕也转头看向陆杨。
陆杨看着两人惊讶的眼神,眉头一挑,笑道:“是啊,嫂嫂们让我明天去县城时捎带上。”
陆柏心里一阵宽慰。
“杨子真是懂事了。”
陆松眼神一闪,也笑着赞同。
“小弟几个月不回来,现在性子倒是改了不少。”
陆榕也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陆杨,难得地没有给陆杨冷脸。
“这样就挺好的。”
陆杨笑了笑,干脆就坐在了陆柏身边听三人说话。
三人大多数都是说着田里的事。
什么田里的稻谷已经捡了几亩,明天就能捡完剩下的。
什么稻谷这两天就能收起来放进房里放着。
什么听人说码头那边最近有货,忙完就能过去。
陆杨默默地坐在一旁听着,也没有插话。
刘晓忙完厨房里的事,见几兄弟还在那里说话,连忙走过去让几人回房。
“有什么话明天再说,什么时候了,还说呢?”
陆杨几人互相看了一眼,连忙回了房。
第二天卯时刚到,陆杨便起来了。
天色昏暗,陆杨抬头一看,天上挂着不少星星。
洗漱完后,陆杨便去厨房拿了四个温着的野菜饼。
吃了两个后,陆杨用干净的手帕包好剩下的放进怀里。
然后拿着竹筒去厨房装了一竹筒的凉水。
检查了一遍,见东西都带上后,陆杨便出了门。
村里养狗的人不多,但也有。
陆杨手里拿着木棍,生怕从哪蹦出个狗子来。
好在现在这时候也有人要去县城,陆杨跟在几个村民后面,倒也没有那么怕了。
李伯的牛车就在村口等着。
眼见车上人来了不少后,也没有再等了。
缰绳一扯,牛车开始动了。
陆杨闭上眼睛,开始背书。
车上刚开始还有人说话,慢慢的,车上响起了呼噜声。
陆杨就着这些此起彼伏的呼噜声,把四书五经快速地背了一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