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文媚娘李文浩的其他类型小说《热门小说我,活阎王毒士,女帝直呼离谱文媚娘李文浩》,由网络作家“天命在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赈灾事大,洛河仓的五万石粮食,关系着扬州百姓的安危,户部务必派遣专人监管押运!”“若有差错,满门抄斩!”嘶——百官无不倒吸一口凉气。这是要开杀了。行,这五万石粮食,我们少拿点,留个一万石给灾民?“陛下,户部负责开仓放粮,还请刑部派遣人手监管,行钦差大臣之权,正好去扬州诛杀赈灾不力,中饱私囊的贪官!”赵平安拱手说道。死道友不死贫道,陛下总是要砍头的,你们刑部先顶上。“陛下,刑部掌天下刑罚之政令,只会查案抓人,论赈灾放粮,乃户部职权所在,还请户部派遣专员负责押运粮食,定能平定饥荒。”杨忠一听,粮食你们户部官员拿了大头,顶罪的事让我们刑部来?天下还有这种事?“至于彻查赈灾中有没有以公谋私的,不急于眼前一时,当下应以赈灾为先。”“请陛下圣...
《热门小说我,活阎王毒士,女帝直呼离谱文媚娘李文浩》精彩片段
“赈灾事大,洛河仓的五万石粮食,关系着扬州百姓的安危,户部务必派遣专人监管押运!”
“若有差错,满门抄斩!”
嘶——
百官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要开杀了。
行,这五万石粮食,我们少拿点,留个一万石给灾民?
“陛下,户部负责开仓放粮,还请刑部派遣人手监管,行钦差大臣之权,正好去扬州诛杀赈灾不力,中饱私囊的贪官!”
赵平安拱手说道。
死道友不死贫道,陛下总是要砍头的,你们刑部先顶上。
“陛下,刑部掌天下刑罚之政令,只会查案抓人,论赈灾放粮,乃户部职权所在,还请户部派遣专员负责押运粮食,定能平定饥荒。”
杨忠一听,粮食你们户部官员拿了大头,顶罪的事让我们刑部来?
天下还有这种事?
“至于彻查赈灾中有没有以公谋私的,不急于眼前一时,当下应以赈灾为先。”
“请陛下圣裁!”
刑部尚书此言一出,百官附和。
文媚娘不语,背靠高高在上的龙椅,看着一众左右推诿的官员。
她不在意午门外多挂几个狗官的人头,洛河仓赈灾的粮食,怎么能到受灾饥民手上,才是头等大事。
故而,文媚娘迟迟不作决断。
也想不到有什么人,能顶住压力,当此大任。
“陛下,臣举荐一人,定能监管粮食押运,保证不出任何差错。”
众臣见女帝不发话,一直干瞪眼也不是个事儿,赵平安便有了主意。
“哦?”
文媚娘眉头微皱,这老狐狸又想推谁出来送死?
“此人乃新科探花,现翰林院编修,观政使李文浩!”
李文浩正迷糊着呢,突然听到户部尚书报出自己的名字,立马打了个激灵。
狗东西,老子没有得罪你们任何人!
你们这帮不干人事的,连赈灾的救命粮都敢贪,还要把老子推出来送死?
江南仓三万石粮食啊,足足四百多万斤!
现在又是洛河仓五万石,七百五十万斤!
饿肚子什么滋味,李文浩再清楚不过。
小时候,老家遭了水灾,要不是国家及时救灾,李文浩没淹死也饿死了!
“李探花?”
文媚娘的目光,落在了文臣末尾的李文浩身上,看不出一点喜怒。
“正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到临头,李文浩躬身一礼。
“微臣愿往扬州,安定百姓,赈济饥荒!”
这帮狗官既然要让咱来顶罪,咱也就不跟你们玩低调。
想起来,这赵平安举荐李文浩也不是没道理的,前几日李文浩拒绝了这位尚书大人抛出的橄榄枝,报复来的如此之快。
党同伐异,上下勾结!
不肯同流合污的,便构陷杀之!
“好!”
文媚娘略一思索,选其他人,也未见得比李文浩可靠。
“新科探花李文浩接旨,命汝为洛河转运使,放粮赈灾,安抚百姓,全权负责!”
“臣李文浩,领旨!”
领了圣旨,李文浩甚至都没在金銮殿多留一刻。
直接前往洛河仓去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前世削尖了脑袋要考公,没想到来到了大夏,直接就是探花郎,相当于前世国考前三名?
不过,探花虽然前途无量,也要在翰林院学习几年。
李文浩这个观政使就是这么来的。
但也仅限于观政而已!
如果不是户部尚书赵平安点名,李文浩甚至没有在大殿奏事进言的权力。
百官望着李文浩离去的背影,一时间或悲凉,或冷笑。
年轻人,你的路走到头了!
在他的下面,站着数位朝中大臣,此时却都是低着头。
秦王政苦思冥想了许久,却依旧无法猜出大夏国使者李文浩的真正用意,最终也只能无奈叹息。
“这个叫债券的,究竟是什么生意?为何寡人看不透呢?”
“你们继续让黑冰台密探盯死了,我就不信,一个屡献奇策的能人,会做这种傻事?”
“遵命。”
手下大臣答应一声,躬身退下。
……
大夏国。
“你说……这个家伙究竟在搞什么鬼?”文媚娘秀眉微蹙,“朕让他出使大清,可他却跟大清人做起了生意。”
“口口声声说可以把大清的钱带回来,现在却在给大清朝的百姓送钱……”
东方婉儿苦笑着摇了摇头,“陛下,李大人做事不拘一格,想法也是与众不同,那些看似荒唐的举动,往往都能收获出人意料的效果。”
“他这么做,必然是有他的道理,咱们只需要静观其变即可。”
文媚娘嗯了一声,起身走到了窗边,看着外面的万家灯火,喃喃道:“朕当然知道他此举有更深的用意,可他人在大清,以身入局,万一事情败露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啊。”
东方婉儿淡然一笑,“陛下无须担心,李大人心思缜密,狡猾的很,估计早就给自己留下了退路。”
文媚娘噗呲一声笑了出来,“你这么说倒也是。”
突然,她像是想到了什么,红着脸狠狠的瞪了东方婉儿一眼,“朕…朕关心他只是出于君臣,没有……没有别的意思。”
东方婉儿楞了一下,刚才自己貌似也没说什么,陛下干嘛这么急着辩解?
莫非……是心中有鬼?
……
且不管列国是如何看待此事,此时的大清朝,李文浩的债券生意正做的飞起。
“来来来,要买债券的排好队一个个来,别着急,都能买得到。”
一队士兵管理着堵在门前的那些百姓。
此时李文浩居住的宅院外面,前来购买债券的百姓已经排起了长龙,一眼望不到边。
这些百姓一个个手里都拿着毕生的积蓄,翘首以盼。
院子里,李文浩的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多花点银子,把债券的消息散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
一旁随行的玉面龙恭敬道:“是,主人。”
随后他便退了出去。
李文浩瞥了一眼站在一旁的王飞虎,“之前让你们买的东西,都买齐了吗?”
王飞虎挠了挠头,瓮声瓮气道:“买是买了,不过买这些东西,有啥用啊?”
李文浩神秘一笑,“山人自有妙计,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如此,又是一个月。
这天又到了债券兑钱的日子。
院子外面围拢了一大群购买了债券的百姓,一个个都是满怀期待。
“本金一千两,算上红利,一共是一千三百两。”
一个大夏国的侍卫点清了银子之后,送到了一个妇人的手中。
接过了银子,那妇人激动的浑身发抖。
这才一个月,就已经赚了三百两。
还有比这更好的买卖吗?
闻听此言,后面的百姓更加兴奋了。
果然是存的时间越久,赚的就越多。
这个大夏国的商人,没说谎!
这赚钱的速度,简直都比得上抢钱庄。
随着百姓们一个个都领到了红利,债券兑换,童叟无欺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大清国。
此次,不仅是更多的百姓心动了,就连那些富商巨贾,达官贵人都有些坐不住了。
“王老板,你是准备购买债券的吧?”
“是啊是啊,难道你不买?”
“要真像你说的那么厉害,本大人就把这桶里的东西给吃了!”
李文浩微微皱起了眉头,眼神古怪的盯着赵平安。
“赵大人,此话当真?”
赵平安撇了撇嘴,不屑的一笑。
他压根就不相信一个文官能想出什么对付突厥的奇招。
“当着陛下的面,本大人岂能胡说?”
李文浩微微颔首。
狠啊,这户部尚书对自己是真狠!
想着,他便面带微笑的指了指那几个木桶。
“好!那就请赵大人掀开盖子看看吧。”
“这里面的东西,非同一般……”
瞬间,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调动了起来。
就连东方婉儿都忍不住的伸长脖子向里观望。
文媚娘虽然心中好奇,却还是保持着皇帝的威严。
赵平安微微皱起了眉头,完全搞不清楚李文浩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但他绝对不信这小子靠着木桶里的东西就能把突厥人给搞定。
想着,他便上前一步,一咬牙,掀开了木桶上的盖子。
瞬间,一股刺鼻的臭味扑面而来。
“这……”
赵平安先是一愣,接着像是明白了什么,赶紧捂住了口鼻,噔噔噔的往后退去,险些栽倒在地。
看着他的反应如此强烈,其他人是面面相觑,都在好奇这木桶里装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居然能把赵平安给吓成这样?
可随着那股刺激的味道弥漫开来,但凡是闻到味道的官员,纷纷做出了呕吐状,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这…这里面装着的,是……是大粪啊!”
此话一出,众人又是一阵剧烈的呕吐,好悬没把胃给吐出来。
东方婉儿也是下意识的掩住口鼻,躲到了文媚娘那边。
就连文媚娘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很是无语。
李文浩这家伙究竟在搞什么?
眼看着众人实在受不了,李文浩赶紧摆了摆手,示意士兵们把木桶给盖上。
如此一来,那股子味道才暂时被盖住。
李文浩的嘴角抽了抽,这些官员的承受能力也太差了。
这才哪跟哪啊就受不了了?
片刻后,赵平安总算是缓了过来,一脸愤怒的指着李文浩,咬牙切齿道:“好你个李文浩,这就是你说的对付突厥人的妙计?”
“就这些大粪!?”
这个该死的李文浩啊,居然让他去打开木桶?
刚才一股子味道,差点把他给熏死。
故意的,这家伙肯定是故意的!
其他官员也是纷纷出言指责。
“是啊,这家伙简直就是胡闹,靠着这些大粪,能打败突厥人吗?”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啊。”
“好在刚才我离得比较远,不然我非得把隔夜饭给吐出来不可。”
“这李文浩太不是东西了,居然让咱们和陛下在这里陪着他看此等肮脏之物?”
“不像话!”
……
李文浩压根就没把这些官员的话放心上,只是微微一笑,淡然道:“你们还真说对了,就是靠着这些大粪汤,咱们就能让突厥骑兵丧失战斗力。”
“不,准确的说,是热腾腾的大粪汤!”
文媚娘闻言不由得眼睛一亮。
她从李文浩的话里,捕捉到了重点信息。
热腾腾的大粪汤!
东方婉儿眼神玩味,强忍着笑。
想必这赵平安肺都要气炸了吧?
李文浩这家伙居然让他去看大粪?这让他这尚书大人的面子往哪搁?
“李文浩!你休要胡言乱语,这战争岂是儿戏?”
赵平安伸手指着李文浩,气的身子都发抖了。
看着大臣们那质疑的目光,李文浩淡然道:“赵大人误会了,我李文浩自然不会胡说八道。”
片刻后,两名御医交流了一下意见,齐齐冲着文媚娘拱手。
“回陛下,此人似乎是染上了某种怪病,五脏六腑皆已腐烂,臣才疏学浅,找不出治疗之法。”
“所以臣断定,此人活不过三日,必定肠穿肚烂而死……”
嘶……
闻听此言,众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看向李文浩的目光,满是恐惧。
就连宫中的御医都束手无策,战场上的那些大夫就更不可能治得好了。
而且还是肠穿肚烂而死!
这可真是太惨了。
这大粪,真够毒的。
赵平安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他没想到这恶心的东西,居然真的能用来杀敌。
看样子这家伙是真没胡说啊。
不对!
刚才自己掀开盖子的时候猛地吸了一口……
会不会也中了毒?
一念至此,他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哪哪都不舒服。
东方婉儿心中震撼不已。
文媚娘更是兴奋的双拳紧握。
这一招可真够毒的啊。
毫无防备之下,突厥人贸然攻城,必定要吃大亏!
难怪李文浩言辞凿凿的说自己一定能让突厥人吃个大亏。
此话非虚啊!
偌大的演武场上,鸦雀无声。
文武百官的目光全都盯着李文浩,各怀心思。
在众人的注视下,李文浩却异常淡定。
“这大粪汤不仅能要敌人的性命,还可以瓦解敌人的军心。”
“凡是中招者,会饱受折磨,在痛苦的煎熬之中慢慢死去。”
“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战友以这样一种屈辱的方式死去,岂不会让敌人心生恐惧?无心再战?”
“咕噜……”
李文浩话音落下,场上响起一片吞咽口水的声音。
这家伙真是太毒了。
不,简直就是缺德。
你到底是探花郎,还是活阎王啊?
此时,众人看向李文浩的目光逐渐发生了变化。
从最初的不屑,到现在多了几分的畏惧。
这小子看着老实巴交的,没想到如此狠毒。
谁要是得罪了他,那能有好吗?
文媚娘赞许的点了点头,“李爱卿,这方法不错,不过叫大粪汤,总归有些不妥……”
李文浩微微一笑,露出一嘴大白牙,“陛下,此物改叫“热金水”可好?”
众人露出一脸古怪的表情。
热金水?
这名字确实比那大粪汤好听多了。
文媚娘闻言大笑,“好,那就叫热金水,日后就让那突厥人尝尝此物的厉害!”
李文浩又接着补充道:“陛下,其实这东西除了直接用,还可以涂抹在刀箭之上,只要是擦破点皮,敌人不死也要脱层皮!”
嘶……
众人又是倒吸一口凉气。
乖乖,就一个粪水,还让你整出花了?
赵平安冷汗直冒。
这家伙真够阴的啊。
东方婉儿饶有兴致的看着李文浩。
如此新奇的方法,他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
虽说是毒了点,可架不住好使啊。
文媚娘默默点了点头,“有了这个秘密武器,到时候突厥人必定要吃大亏。”
“届时我们再提出两国互通贸易之事,他们一定不会拒绝。”
“一旦通了贸易,那突厥亡国之日,也就不远了……”
两国贸易?
众人面面相觑,大为不解。
然而文媚娘却并未多做解释,而是打了个哈欠。
“行了,朕累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东方婉儿赶紧示意侍卫摆驾回宫。
女帝临走前的一句话,算是把官员们的好奇心彻底勾了起来。
可陛下不说,他们也不敢问,一个个心里就跟猫抓的似的,难受的不行。
于是乎,所有人的视线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到了李文浩的身上。
“他这行为,莫非是有什么深意不成?”
听到这话,众人对视了一眼,都皱起了眉头。
说实话,他们也搞不清楚李文浩这究竟想要干什么。
“算了,不管了。”
“以大夏国现在的情况,河南就是死局,不管是谁都无法做到妥善处理。”
……
次日,按照李文浩的吩咐,众商人齐聚衙门后院。
这里,已经早早的摆上了酒席。
“见过钦差大人……”
见李文浩来了,众人纷纷起身。
李文浩摆了摆手,面带微笑,“别客气,快请坐。”
等到众人落座之后,李文浩便说:“行了,知道你们心里着急,今天叫你们来,就是为了聊聊收购的问题。”
“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就不跟你们绕弯子。”
“不管你们是多少钱买的,我全都以三文钱的价格收购,有多少要多少。”
“三文钱!?”
本来大家听说朝廷要收粮食还挺高兴的,可听到这个价格,全都傻眼了。
三文钱,这就连他们进价的一半都不够。
这要是卖掉,那就亏到姥姥家。
其中一人苦笑着说:“大人,三文钱,实在是太低了,我们就连本都保不住。”
“是啊大人,这价格太低了,你看能不能再多给点?”
“大人,三文钱不能卖啊。”
其余众人也纷纷跟着附和。
虽说商人们一个个表现的很是可怜,但李文浩却并未心软。
他太清楚这些人的秉性了。
这就是一群奸商,可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纯良。
李文浩微微一笑,自顾自的喝着茶,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不愿意卖就算,不勉强。”
“实在不行你们就拉回去,这放在码头的费用,也不低。”
此话一出,众人瞬间就闭上了嘴巴,脸色难看到极点。
朝廷这是捏住了他们的七寸。
说完,李文浩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各位,你们好好想想吧,本大人有些乏了,就先休息了。”
看着他要走,那些商家可吓得够呛。
他们现在可就指望着朝廷,要是钦差大人不理他们,就全完了。
三文钱一斤,虽然亏本,可如果再放下去,那只会亏的更多。
说不定后面朝廷就连三文钱都不出了。
李文浩倒也不急,冲着那些商人一摆手,“行了,你们回去好好商量一下,有结果了再来找我。”
……
五日后。
一名小吏急匆匆的跑到李文浩的面前。
“大人,那些商人决定要卖粮给咱们了。”
李文浩淡然一笑,似乎早就料到了会是这样。
“找人去把他们的粮食全都买下来,有多少要多少。”
“明日,官府开始卖粮,四文钱一斤!”
小吏立刻答应了下来,跑着去办差了。
于是到了第二天,朝廷突然放出大量的粮食,四文钱一斤,这可比粮价最低的时候都要低。
百姓们像是疯了似的抢购粮食,一时之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都是扛着大包小包的百姓,一个个笑的合不拢嘴,像是捡了天大的便宜。
茶馆内,开封府本地的那些商户凑在一起,一个个都沉着脸。
“怎么突然冒出来这么多粮食?”
“还不是那些外地商人卖给朝廷的?”
“这么多的廉价粮食,咱们这生意还怎么做?”
“是啊,我囤积了那么多粮食,要是以这个价格卖出去,太亏了。”
“现在不卖,等以后百姓饱和了,那就更不好卖了。”
“哎,赔点就赔点吧,赶紧卖掉算了。”
商人们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此时他们才意识到朝廷派来的这位钦差大臣,不是一般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