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精英小说网 > 女频言情 > 退位让贤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退位让贤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朱允熥 著

女频言情连载

”方孝孺道:“此子行事孟浪,大逆不道,心思却极为聪敏,颇有才学,要不然,也写不出那等诗词文章。”“不过,一个人若是心术不正,德行不修,就算再有才学,又有何用?反而为祸更大!”“献王殿下,您与他虽有兄弟之情,但皇家无私,天下为公,殿下对他可不能念半分私情。”“他公然站出来,与殿下争夺储君之位,殿下便不该再视他兄弟,而该视其为仇寇。”“他今日在陛下面前,举荐我做殿下的老师,亦不过是惺惺作态而已。”“我心坦荡,绝不会因为他的举荐而因私废公,殿下也万不可对他存半分仁义之心。”朱允炆站了起来,深深一拜,道:“先生教诲得极是。”“我心里亦是有数的。”“自那日他在大殿上请求立自己为储君,我与他的兄弟情谊,便已彻底断绝。”“只是皇爷爷不愿看到我们兄...

主角:朱允熥朱允炆   更新:2024-11-27 10:1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允炆的女频言情小说《退位让贤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由网络作家“朱允熥”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方孝孺道:“此子行事孟浪,大逆不道,心思却极为聪敏,颇有才学,要不然,也写不出那等诗词文章。”“不过,一个人若是心术不正,德行不修,就算再有才学,又有何用?反而为祸更大!”“献王殿下,您与他虽有兄弟之情,但皇家无私,天下为公,殿下对他可不能念半分私情。”“他公然站出来,与殿下争夺储君之位,殿下便不该再视他兄弟,而该视其为仇寇。”“他今日在陛下面前,举荐我做殿下的老师,亦不过是惺惺作态而已。”“我心坦荡,绝不会因为他的举荐而因私废公,殿下也万不可对他存半分仁义之心。”朱允炆站了起来,深深一拜,道:“先生教诲得极是。”“我心里亦是有数的。”“自那日他在大殿上请求立自己为储君,我与他的兄弟情谊,便已彻底断绝。”“只是皇爷爷不愿看到我们兄...

《退位让贤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精彩片段




方孝孺道:“此子行事孟浪,大逆不道,心思却极为聪敏,颇有才学,要不然,也写不出那等诗词文章。”

“不过,一个人若是心术不正,德行不修,就算再有才学,又有何用?反而为祸更大!”

“献王殿下,您与他虽有兄弟之情,但皇家无私,天下为公,殿下对他可不能念半分私情。”

“他公然站出来,与殿下争夺储君之位,殿下便不该再视他兄弟,而该视其为仇寇。”

“他今日在陛下面前,举荐我做殿下的老师,亦不过是惺惺作态而已。”

“我心坦荡,绝不会因为他的举荐而因私废公,殿下也万不可对他存半分仁义之心。”

朱允炆站了起来,深深一拜,道:“先生教诲得极是。”

“我心里亦是有数的。”

“自那日他在大殿上请求立自己为储君,我与他的兄弟情谊,便已彻底断绝。”

“只是皇爷爷不愿看到我们兄弟反目成仇,我身为长子,还要做出温良谦恭的样子,好让皇爷爷开心。”

“这才与他虚与委蛇。”

方孝孺轻轻点头,赞道:“献王殿下年纪轻轻,便有这般心性,却是有天子风范!”

“大明江山,就该由献王殿下来继承。”

他话锋一转,道:“陛下诸皇子年岁已长,不少人又长年在外掌兵,如秦王,晋王、燕王等,皆不是易与之辈。”

“其他的皇子,对大位也未必完全没有想法。”

“储君之位一日不定,众皇子便都会有觑觎之心。”

“再加上殿下和吴王,众多皇子皇孙争锋,必然导致朝纲不稳。”

“依我之见,陛下不会让储君之位久悬不决。”

“快则一两个月,慢则三五个月,储君之位,就会确定。”

“而现在,则是最为关键的时刻。”

方孝孺分析道:“陛下让蒋瓛去试探吴王,便是对他还不信任。”

“我等正好可以在这上面大作文章。”

朱允炆坐着的身体稍稍前倾,语气急促地问道:“该如何行事?”

“明暗两条线!”

方孝孺道:“明面上,咱们可以令人大造声势,鼓吹吴王殿下乃真龙转世,合该继承大位。”

“他吴王不是当着朝堂众官员的面,公然索要大明江山吗?”

“咱们跟着起哄,他也不能拒绝吧?”

“声势造得越大越好。”

“如此一来,不止是咱们,就连秦王,晋王,燕王等诸位皇子,也会将矛头一齐对准他。”

“他将成为众矢之的。”

方孝孺冷冷笑着:“暗地里,咱们可以悄悄搜集吴王违法犯罪,乃至其勾结凉国公、开国公等武将,意图谋反的证据。”

“只要咱们有心,一定能找出蛛丝马迹。”

“就算是真没有,咱们也可以造出来。”

“再将证据暗中呈送到陛下案前。”

“如此一明一暗,大事可定!”

黄子澄拍掌,赞道:“索闻方先生大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有此一明一暗,两头行事,何愁大事不成?”


朝堂上一片死寂。

只有蓝玉的磕头声、求饶声回荡。

老朱的眸内,掠过一丝诧异。

朱标的众多儿子当中,他最喜欢的,首推朱雄英。

可朱雄英却早早夭折。

自那以后,朱元璋与一众孙子们,就极少有接触。

主要是避免自己看到其他孙儿,又想起朱雄英,伤神难过。

直到朱标死后,老朱想到未来大明的继承人问题,才开始注意观察孙子们。

朱允炆也是在此时进入了他的视线。

在朱标重病期间,朱允炆几乎是睡在病床旁,没日没夜的照顾。

尽管身为太子的朱标,并不缺太监宫女服侍。

但这和亲儿子亲自伺候,肯定是不一样。

朱标死后,朱允炆更是悲伤过度。

哭得死去活来,痛苦难过得多日米饭不进。

朱元璋只能亲自出面劝慰。

由此,朱允炆也在他心中,留下了仁义孝顺的深刻印象。

一番仔细观察,老朱才下定决心,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然而,今日朱允熥的表现,却是让老朱眼前一亮。

刚才他对蓝玉说的那番话,可谓是完全看透了自己的心思。

而朱允熥直接点出来,看似是在责骂蓝玉,实际上是在保护他。

在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将事情摆到台面上,反而让老朱日后不好再出手杀蓝玉了。

这完全打乱了老朱的计划。

可另一方面,毫无疑问,如此一来,他就不得不慎重考虑,究竟是立朱允炆还是朱允熥为皇太孙了。

若蓝玉不杀,那些战功赫赫的大将都不杀,谁登基之后,才能压制住他们,必然要做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选项。

否则,自己龙驭宾天之后,恐怕他们就敢行废立之事了。

一念及此,老朱的思绪也变得复杂起来。

朱允熥这一手高明啊!

一边打蓝玉耳光,一边保着蓝玉,让他不得不服,还要感恩戴德。

震慑蓝玉的同时,又收了蓝玉之心。

另一边,又不动声色的将了自己这个皇爷爷一军。

一石三鸟!

高!

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心思?

“起来吧!”

朱元璋声音平淡。

“朕何曾有过这样的念头,你莫要听这小娃娃胡说八道。”

“熥儿,还不快扶你舅姥爷起来!”

朱允熥走过去,伸手去扶蓝玉。

蓝玉连忙从地上爬了起来,恭敬道:“不敢有劳皇孙!”

经过刚才这么一点拔,蓝玉已经回过神来。

朱允熥虽然是当众打了他一巴掌,让他颜面扫地。

但又何尝不是救了他一命呢?

老朱虽然口中说朱允熥是胡说八道,却并没有斥责他,由此也可以窥见一二。

此时面对朱允熥,自然便变得极度恭敬了。

刚才的怒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启奏陛下,臣要参皇孙朱允熥一本。”

此时,又有一名文官出列。

朱允熥侧目望去,却是一名站在朝臣最后面的官,职位应该不高,他并不认识。

“微臣黄子澄,参皇孙朱允熥目无人臣之礼,孝顺之心,心藏祸乱,觊觎九五至尊之位,已犯大逆不道之罪,还请陛下严惩。”

黄子澄?

原来他就是黄子澄?

朱允熥冷哼了一声。

“这大明江山,本就是我朱家的。”

“我身为朱氏子孙,肩负家族传承乃份内之责。”

“身为嫡孙,皇爷爷立我为太孙,传位给我,亦是天经地义之事,何来觊觎之说?又何来大逆不道?”

“难道这大明江山的皇帝宝座,我朱家子孙坐不得,要传给你黄子澄不成?”

扑通!

黄子澄连忙跪了下去。

“臣绝无此心。可是……”

“可是什么?”朱允熥厉声问道。

“天下岂有皇子皇孙向皇帝陛下索要江山,索要皇帝之位的道理,这……这……这就是大逆不道!”

朝廷众臣纷纷点头。

虽说皇子皇孙们觊觎皇帝宝座,互相争夺,实属正常。

可无论如何,表面上总该做出谦良温恭的样子吧。

朱允熥倒好,直接将面皮撕披,赤裸裸的索要江山。

此种行径,闻所未闻!

黄子澄一边说,一边向朱允炆使了一个眼色。

朱允炆立即会神,当即站了出来。

“皇爷爷,既然三弟想要做皇太孙,继承大位,那皇爷爷就立他为皇太孙吧。”

“孙儿只愿兄弟和睦,不争不闹,那便极好的了。”

“孙儿资质愚钝,不堪重用,负不起万里江山的千钧重担!”

“还望皇爷爷成全!”

闻听此言,朝堂上的大臣,便一个个忍不住暗暗赞叹。

瞧瞧。

这才像是一名皇孙说出来的话。

多么的谦卑恭让啊!

这才有儒家读书人的风范!

这样的人,才应该被立为皇太孙!

就连上方的朱元璋,也微微点头。

似是对朱允炆的话,极为赞赏。

朱允熥却是在心中吐了一个“呸”字。

真会装!

明明心中想当皇太孙,想继承皇位想得要死,偏还要装出谦让的样子。

惺惺作态,假得不能再假呢!

连基本的诚实都做不到,这样的人,怎么能继承大位?

“二哥仁义,深明大义!”

朱允熥高声赞道。

“弟弟多谢二哥相让。”

“既然如此,弟弟就却之不恭了。”

他转而拱手面向朱元璋。

“皇爷爷,二哥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肩负不起江山社稷的重担,愿意主动让贤。”

“还请皇爷爷从谏如流,满足二哥的心愿,立我为皇太孙。”

“大明江山社稷,从此可千秋万代。”

“皇爷爷从此可高枕无忧!”

上方,老朱的嘴角不由得微微抽了抽。

这孙子,还真是一点都不客气啊!

“狂妄无礼,浅薄无知,全无人子之道,君臣之规。”

“你如此行径,你二哥却谦谦有礼,与你天差地别,岂有立你为储君的道理。”

黄子澄几乎是咆哮着大喊。

朱允熥斜瞥了他一眼,轻蔑道:“莫非黄先生自认自己是当朝天子,可以决定将大位传于何人?”

黄子澄顿时如遭雷击,怔怔不言。

立储君是何等大事?

虽说早听到风声,陛下前几日与几位重臣暗示,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他也为此欣喜不已。

但此事极为机密,他能听到,是因为在朱允炆身边,有人巴结讨好,才提前泄露消息。

可不是他有资格得知。

皇帝立储,如果没有确定皇帝心中属意之人是谁,别说他一个小小的翰林院修撰,便是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朝中大臣,也不敢随便置言。

朱允熥再度拱手向朱元璋行礼。

“立储之事,事关国本。”

“还请皇爷爷乾纲独断,早下决心,立我为储君,传位于我,以保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大殿内寂静无言。

许多人到现在都被惊得脑子里嗡嗡作响。

朱允熥的举动,委实让他们有一种如置梦中,不敢置信之感。

半晌。

老朱威严的声音,骤然响起。

“熥儿,你就这么想坐这皇帝宝座吗?”

语气淡淡,却字字清晰如雷。

一字一响。

朱允熥只感到有一股凌人的威压,扑面而来。

不愧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帝王之尊。

杀气与帝王的威压合而为一,都能令人心神崩溃,不由自主的想要顶礼膜拜。




“绝对让他后悔来人世间这一趟!”

朱允熥哭笑不得。

这常升的脑回路,多少有点与众不同。

他叹了口气道:“我和杨士奇没仇。”

“没仇你找他干嘛?”常升大惑不解。

“他是一个人才,我打算拜他为师!”

“噗!”常升尚未吃完的点心全部给喷了出来,他不住咳嗽,满脸震惊。

“舅舅耳朵没出毛病吧?你要拜他为师?你堂堂吴王,陛下的亲孙子,天潢贵胄,要拜一个穷酸秀才为师?”

“你看我像是在开玩笑吗?”朱允熥道:“好了,你快让人带我去地牢,将他放出来。”

……

开国公府有自己的地牢。

这倒不是多特殊的配置。

事实上,这个时期,大多数武将勋贵家中,都有地牢。

朱允熥走进去的时候,便看到一名约摸二十五、六岁的男子,穿着麻布粗衣,正拿着一卷书,借着地牢高处小窗户透过来的微弱光线,聚精会神地看着书。

听到有人走进来,他都没有转身望一眼。

朱允熥暗暗点头赞许。

不愧是能当四十年内阁辅臣的人。

虽然还这般年轻,心性却是稳得可怕。

身处地牢,仍不焦不躁,悠扬自得的看书。

别说是与他一般年龄的年轻人,便是七老八十的老头子,若被关在地牢中,也极少有人能如此沉得住气,静得下心。

朱允熥打开牢门,走了进去。

杨士奇这才放下书籍,向他望了过来,有些好奇道:“你不是来给我送饭的?”

朱允熥摇头,笑问道:“你被关在这牢中,难道就不着急吗?怎么还有心思看书呢?”

杨士奇笑道:“若是着急就能出去,我必定会着急的。”

“但我苦苦思索,也想不通自己是因何事而被抓到了这里,更不知要如何才能出去。”

“既然如此,我着急又有什么用呢?”

“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看书。”

“待到你们要审问我了,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思考解决之法。”

朱允熥问道:“你身陷囹圄,难道就不担心自己再也出不去,不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危吗?”

“多思无益。”杨士奇道:“我既解决不了,那想再多便都是空想,徒费精神。”

“若此生再不能出去,也是我命该如此,夫复何言?”

朱允熥拍手赞道:“杨先生不愧有宰辅之才,心性之稳,令人钦佩。”

“寻常人就算明白这个道理,到真个自己身临此境,也万万不能静得下心来。”

杨士奇脸上惊讶之色一掠而过。

他自幼听过许多人对自己的赞誉。

毕竟,好听的话儿,谁都会说。

但还是第一次听一个人说自己有宰辅之才。

偏生对方还是一名年龄不过十几岁的少年。

当下,不觉脸色有些微微泛红,笑道:“兄台过誉了,杨某一介落第秀才,哪里当得起‘宰辅之才’四个字。”

“我说你有,那便有。”

朱允熥在他的对面坐下,又吩咐后面的随从道:“去弄些酒菜过来,我要与杨先生好生畅谈。


但袁珙却坚定无比,直言“以我的相术,绝不会看错”。

……

后来,朱棣又多次试探,考验,袁珙都看得极准,这才让朱棣相信了他出神入化的相术。

今日来朱允熥府上拜访,便特意将袁珙也带了来。

看面相测朱允熥的深浅,虽不见得一定准确,或许也能参考一二。

听到朱棣发问,袁珙却是苦笑着摇头。

“我这一生,相人无数,却从不曾见过似他这般面相之人。”

朱棣一惊,忙道:“莫非他真有天子之相?”

袁珙轻轻摇头,道:“看不出,看不出!”

“请燕王殿下恕罪,他的面相,草民看不出来。”

“奇怪,奇怪,真是奇怪!”

“按理来说,世间就不该有这般面相的人。”

“他本不应该存在于这个世上。”

朱棣与姚广孝对视一眼,皆默然不语。

“阿弥陀佛!”

姚广孝念了一声佛号,道:“世间奇人不计其数,总有不能看透之人,也无须小惊大怪。”

朱棣点头道:“是了,我这个侄子,倒真是一大奇人。”

“要不然,也做不出在朝堂上公然向皇帝索要储君之位,索要大明江山这等千古未闻的奇事。”

“却不知道,咱们此次的手段,对他能否有效?”

“他真的会听信我的话,去对付蓝玉吗?”

回想起刚才与朱允熥见面时的种种,朱棣也不由得暗暗称赞。

朱允熥的言谈举止,较之寻常十几岁的少年,却是要聪慧太多。

以前一直将他忽略了。

“这是阳谋!”

姚广孝笑道:“殿下将陛下要对付蓝玉的消息告诉他,再请他一起铲除蓝玉,他答应也好,不答应也罢,进退皆不行。”

“若他真的帮着殿下,一起铲除蓝玉,那便是自断其臂。”

“没有蓝玉、常升等一干军中将领和勋贵子弟的支持,他在朝中便再无任何势力,独木难撑。”

“大位之争,从此与他无缘!”

说什么只要铲除了蓝玉,老朱就会封他为皇太孙,那当然是骗人的鬼话。

老朱确实是忌惮以蓝玉为首的外戚武将勋贵势力过大。

但这不等于他要立一个没有任何人支持的储君。

权力从来就不是天生的。

大义名分能起很大的作用,却不能决定一切。

所以,当老朱准备让朱标继位的时候,就要帮朱标培养一整套嫡系人马。

若他要培养其他继承人,也会同样如此。

孤家寡人,没有自己的一套班子人马,掌控不了大明江山!

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的统治慢慢深入人心,以后的继承人便不再需要。

但至少,对于一个初创的王朝而言,还不行!

朱允炆有文官集团的支持。

朱允熥的根系,自然就是武将与勋贵们了。

自断根系,又如何还能执掌大明江山呢?

“就算他识破了殿下的用意,也无关紧要。”

“殿下已经将陛下有意收拾蓝玉的消息,透露给他。”

“若他再将消息告诉蓝玉,那便是包庇亲戚,违抗圣意。




“好,那我就开始了!”

朱允熥高声喊道:“开国公不尊献王殿下,私通勋贵子弟及军中将领,私下派人监视献王府……此番种种,虽非重罪,但亦过失不轻。”

“本该打你六十大板,但念你是功臣之子,又是皇亲国戚,本王便给你减掉一半,打你三十大板,略施小惩,以儆效尤。”

“来人,给本王行刑!”

一声令下,王府的亲卫们顿时抡起了板子。

“啪!”

板子重重打在屁股上,刚才还大言不惭,保证绝不会哼一声的常升,顿时发出了杀猪般的惨叫声。

“啊……”

给常升打得稀烂的屁股上好药,令人将其抬回家,赶走一众前来道贺的勋贵子弟,朱允熥只觉已累得精疲力尽。

若是不争这个该死的皇位,他也可以和常升以及一众勋贵子弟一起愉快的玩耍。

纵情享乐。

甚至学高衙内带着狗腿子去街上横行霸道,看到漂亮的小姑娘就上前调戏,即使是已为人妇,也能当曹贼抢回家。

对于一名皇孙而言,这都不算什么事。

哪怕老朱知道了,大概也是睁只眼闭只眼,顶多训斥几句。

毕竟,老朱的几个儿子,其中不少做的事情比这离谱得多,也没见他们受到啥重责。

但是,不行啊!

为了自己的将来着想,为了能活得更久一些,这个皇位,他还真是非争不可。

要争皇位,他就必须做一个老朱眼中满意的好皇孙。

否则,老朱凭什么立他为储君呢?

在朝堂上公开索要储君之位,已是大逆不道之举,再做点啥违法犯忌的事情,他也就不用再争了,哪凉快哪呆着!

故而,朱允熥才重重打常升的板子,将一众功臣勋贵子弟全部毫不留情的赶走。

猪队友绝对会是一个包袱。

至少不用的时候,离他们越远越好。

但仅这样还远远不够,要博得老朱的认可,还该做些什么呢?

朱允熥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原来他的想法,和前世在小说中看到的大多数穿越者一样,上书朱元璋,直陈大明王朝种种制度弊端,由此获得老朱的欣赏。

这确实是一条捷径。

虽然老朱是历史上十分杰出的人物,有“驱逐鞑虏,再造华夏”之功。

但他一手创立的大明,制度上的不足不少,弊端多得数都数不清。

随便指一条,应该都能让老朱震撼。

然而,这条路还没开始走,就被堵死了。

老朱根本不想听他的治国之策,理由是他从无任何治国经验。

久居深宫,纸上谈兵。

也对。

就好比前世某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入职某家大公司,入职一个月,就上呈万言书给公司老总,痛陈公司种种弊端,结果,老总收到万言书,直接批示——有病治病,无病辞退!

他也是一样的。

一个生长在深宫大院的十四岁的孩子,大谈治国之策,皇帝也罢,大臣也好,根本连听都懒得听。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