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精英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异界革命:上谏气哭朱重八结局+番外小说

异界革命:上谏气哭朱重八结局+番外小说

紫炀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怎么就没有人闹呢?”朱重八明白了,“那江南多才子,都快成谚语了,难怪啊,难怪!”“而且这北方也有北方的强处。”“南方多进士,这北方多将帅,也是一种现实。”“北方人天生长得高大,也是人各有命啊。”既然已经在皇后这里取得了真经,朱重八自然就打算去到群臣面前,刷一刷存在感了。“只是这赵给事,是真的有点看得太远了啊。”同时,他对赵征的重视程度也再次上了一个台阶。甚至比刘基,还要高。......等赵征收到南北争端的风声,已经是许久以后了。......开明二年,秋收已至。由朝廷下发的量斗,已经到了扬州,到了他手里。杨贤也果真没有辜负赵征的期望,扬州明明被免去了三年赋税,却还是收上来了几万石粮食。按杨贤的话说,这是扬州多出来的,百姓家放不下了。...

主角:赵征朱重八   更新:2024-12-08 15:3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征朱重八的现代都市小说《异界革命:上谏气哭朱重八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紫炀”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怎么就没有人闹呢?”朱重八明白了,“那江南多才子,都快成谚语了,难怪啊,难怪!”“而且这北方也有北方的强处。”“南方多进士,这北方多将帅,也是一种现实。”“北方人天生长得高大,也是人各有命啊。”既然已经在皇后这里取得了真经,朱重八自然就打算去到群臣面前,刷一刷存在感了。“只是这赵给事,是真的有点看得太远了啊。”同时,他对赵征的重视程度也再次上了一个台阶。甚至比刘基,还要高。......等赵征收到南北争端的风声,已经是许久以后了。......开明二年,秋收已至。由朝廷下发的量斗,已经到了扬州,到了他手里。杨贤也果真没有辜负赵征的期望,扬州明明被免去了三年赋税,却还是收上来了几万石粮食。按杨贤的话说,这是扬州多出来的,百姓家放不下了。...

《异界革命:上谏气哭朱重八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怎么就没有人闹呢?”

朱重八明白了,“那江南多才子,都快成谚语了,难怪啊,难怪!”

“而且这北方也有北方的强处。”

“南方多进士,这北方多将帅,也是一种现实。”

“北方人天生长得高大,也是人各有命啊。”

既然已经在皇后这里取得了真经,朱重八自然就打算去到群臣面前,刷一刷存在感了。

“只是这赵给事,是真的有点看得太远了啊。”

同时,他对赵征的重视程度也再次上了一个台阶。

甚至比刘基,还要高。

......

等赵征收到南北争端的风声,已经是许久以后了。

......

开明二年,秋收已至。

由朝廷下发的量斗,已经到了扬州,到了他手里。

杨贤也果真没有辜负赵征的期望,扬州明明被免去了三年赋税,却还是收上来了几万石粮食。

按杨贤的话说,这是扬州多出来的,百姓家放不下了。

事实也确实是放不下了,只不过放不下的不是百姓家的粮食,而是他这个笑话的脑袋。

“赵大人,已经查出来了!”

“那杨贤为了在陛下那里得到青睐,勒令治下百姓不仅仅要交出来大半粮食,而且还要求手下官吏做大量斗。”

“标着一斗的量斗,实际要一斗五才能装满。”

“加上我手下还亲眼看见,在收粮过程中,那些官吏还用压板将粮食压实,恐怕一斗实际收了一斗六七。”

听完毛祥的禀报,赵征是真想为杨贤鼓掌。

“好啊,好!”

“现在盖着陛下玺章的量斗,不就到了出场的时间了吗!”

“我要亲自给辛苦种了一年地的杨贤,送上人生最后一个惊喜!”

等到自信满满的杨贤,等来赵征后。

他也终于傻眼了,醒悟了。

“赵大人,这是何意?”

见着赵征带着的量斗,杨贤还带着最后几分侥幸,装傻问道。

“杨大人,杨府尹!本官当然是来重测粮食的!”

“不过,这可不是本官的意思,请看玺印!”

待量斗放到桌上,印有玺印的一面,被毛祥转向了现场扬州官吏。

“什么,皇上的玉玺盖印!”

杨贤一看,顿时就慌了神,整个人都软了下去。

现场其他扬州官吏,也无不惊慌,纷纷下跪。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心里纵然慌,但是现场官吏,还是懂事的跪了下去。

没有办法,现在不跪,那现在就得挨刀,人还是活着的好。

“你这个护卫,居然是!”

迎接带有皇帝玺章的量斗,毛祥自然也换上了自己的飞鱼服。

其他官吏认不出,杨贤却是一眼就看出了毛祥的身份。

跟在赵征身边的护卫,居然是锦衣卫!

“杨大人,本官不才,得陛下恩典。”

“随行护卫队长,毛祥,其实还是一个统领。”

听到赵征这话,杨贤当然明白他的指代,心底瞬间就失去了所有希望,直接就晕了过去。

因为多少次,杨贤都以为毛祥只是跟在赵征身边的一个亲信罢了。

毕竟哪个官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信。

但谁能想到,毛祥不只是一个锦衣卫,居然还是一个锦衣卫统领。

要知道,锦衣卫统领可是有随时面见皇上的权力。

而他几次谋划,这人都在场,昏死前,杨贤就心里就只有一句话。

“完了,全完了,白白种了几年地啊!”

杨贤已经晕了过去,但是重新量粮的工作还得继续。

随着锦衣卫们用量斗重新测量,他们也是越量越心惊。

到最后,杨贤名义上收取的六万石多余粮食,实际测量出来,足足有十万石!


“把宋连和所有考官禁闭,等结果出来,到时候再与进士排名做比较!”

“还有你,刘基!朕要你保障此次恩科的顺利!”

“为什么之前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所有试卷的评判,你都要给出意见!”

对刘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消耗寿命的工作量。

中了三十六个进士,那考生可不止这个数。

但难啊,帝命不可违。

满朝文武,也只能立刻开始阅卷。

而朱重八则带着气愤,到他的妹子那里去抱怨去了。

......

马皇后寝宫。

朱重八又开始了他的日常,大倒苦水。

明明后宫不可干政的命令,是他亲口下的。

但也是他,天天跑到马皇后这里,来倒苦水,询意见。

还好马皇后心思细腻,又秀内会中,平时也由得他这样。

“妹子,你说这个刘基,明明知道问题,却不早点发现,早点给咱说。”

“现在倒好,咱在那些北方学子的眼里,成了南方皇帝了。”

马皇后见着他抓耳挠腮的样子,也只能先想办法安慰。

给他取来了一个新的痒痒挠,放到了他手上。

“还是妹子懂咱!”

朱重八终于得到了几分慰藉。

当然,重点不在这个新痒痒挠,而是在马皇后对他的在意。

“重八啊,这也怪不得诚意伯,他是聪明,但也不可能提前知道会发生的祸事不是。”

“如果他真提前晓得了这祸事,那就不会听你的诱惑,离开青田,重回朝堂了。”

朱重八能说什么,他什么都不能说。

只能尴尬的点点头。

“要我说啊,你就再开一道恩科,这全是南方学子的进士名单,也不能作废。”

“不然岂不是承认我日月王朝,开国后的第一场科举,就出了差错吗。”

马皇后把朱重八的小心思拿捏得死死的,知道他最在乎自己的威严,不可能承认自己错误。

只能从其他方向出发。

“那怎么办?再开一道恩科,不还是会出现问题吗?”

拿捏群臣,朱重八这个皇帝无比的在行。

但是拿捏天下人对自己的看法,他真不行。

当皇帝,就总有人会说你做得不好。

“那这一次恩科,就改名义叫做北场恩科,不许南方学子再行考试不就行了吗。”马皇后提出建议。

“那怎么行,那不就轮到南方学子闹了吗,他们也说自己没考好怎么办?”

朱重八摇头,觉得不妥。

“他们又怎么会闹呢?”

马皇后也摇头,知道自己丈夫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继续说道。

“重点在于名义。”

“你就下一道指令,说礼部上书,北方学子因为路途遥远,加之南方气候与北方气候差异过大,身体不适应,所以耽误了行程。”

“特别是在恩科结束后,都还有北方学子才刚刚入京,才导致的进士名单中,就全是南方人。”

“所以需要再开一场北场恩科,这样不就可以了吗。”

朱重八一听,这办法确实可以啊。

郁闷之气,一扫而光。

“还得是咱妹子!”

然而马皇后却又是摇了摇头,没有居功。

“其实那赵给事给的奏章里,就早有提示。”

“只是重八你没有细看。”

“什么!”朱重八不敢相信,刘基都没有能够提前想到的事情,赵征居然可以。

“我也是估摸出来的。”

“那赵给事的奏章里,不仅仅提了重开科举,还写了修改职业籍贯世袭不可修改的意见。”

“大概意思里,不就有人各有命,不可强求的意思吗。”

“不说这南北学子的差异,就是放眼南方,那江南之地,也比其余地方的进士,高出不知道多少呢。”


但现在所有人都盯着自己,那就从点到面慢慢来吧。

“得刘大人抬举,其实下官所坚持的道,下官也不知道是不是大道。”

“还记得,那是下官家中所有人,在经历战乱之苦时,所萌生出的一个理想......”

中间插曲,太子朱標还真的让太监找来了笔墨,真打算自己亲自将赵征的解惑过程给写下来。

“前元暴政,天下百姓流离失所。”

“下官一家就在思考,为什么那前元皇帝就这么傻,知道天下出了问题,却放任之。”

“而且不止是前元,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现场几位,也都在这时点了点头,他们都是亲身经历者,自然心中也会有这个疑问。

而且,他们心中也同样都有自己的答案。

“下官一家心中所想的答案,也许和陛下,和太子,和刘大人想的都不一样。”

“哦?”

现场三位,都发出了疑问,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不一样,话能说得这么肯定。

“下官一家想出的答案就是,因为所有人,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没有一个正确且一致的理想!”

赵征说到这里,就想到了自己前世的历史中,有那么一段时光,并且不断在后来复现的那么一段时光。

全国上下,民众一心,为了一个理想而奋斗。

现场三人,这时也没人打断的话。

因为他们都看见了赵征眼角的泪,眼中的光。

都等待着赵征自己恢复,再继续说。

“凡历朝历代,无一官不起于豪强世家,无一帝不起于有豪强世家,只有我日月王朝的开国圣君。”

“也就是陛下您,是真正起于微末!”

待赵征恢复情绪,继续讲到这里。

朱重八终于是挂上了自己的真心笑容,这马屁舒坦!

甚至赶紧示意自己的標儿把这句话也给记上,圣君两个字还必须要写大点。

赵征没有注意到现场几个观众的表情变化,因为他已经进入了状态,情绪不能自已。

“他们又怎么知道世间真正的疾苦呢?”

“而百姓也是如此,他们又怎么知道当官的,当皇帝的在想什么呢?”

“上下心思不一,如同一个人,手脚都不听脑袋使唤,又怎么可能活得百岁!”

“百姓只想吃饱穿暖,当官只想追求权利,皇帝只想江山永固!”

“这样都能千秋万代?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赵征当然不只是批判,他还说出了为什么。

“百姓只想吃饱穿暖,是因为他们总吃不饱穿不暖,谁当皇帝本来与他们的关系就不大,但活不下去就肯定得造反,”

“当官只想追求权利,但权利永无止境,当上宰相又如何,皇帝才是天下最大的官。”

“皇帝只想江山永固,但江山总会出问题,顾得了皇家,顾不了世家,顾得了世家,就顾不到小家,然后天下倾覆。”

现场的三个听众听到这里,感觉自己心中都生出了一股闷气,却无处抒发。

因为事实如此,人心各异,天平难取。

但一国朝,就真没有办法江山万代了吗?

其中朱重八最想要的,就是日月山河万代,但现在的他,却迟疑了,生出了疑问。

难道这真就是个死路?

“但历史,其实也早给出了我们答案!给到了我们解决办法!只是没人发现罢了。”

谁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赵征话锋一转,让现场三人心中的郁闷之气一扫而空。

“快说,是什么办法!”

朱重八最急,知道了天下倾覆是必然后,又知道千秋万代有可能,他怎么能不激动。


......

“爱卿有壮志,咱也觉得,可!”

朱重八内心感慨赵征的信念,看向面色各异的大臣,换上了威严,说出了可字。

至于还跪着的那个大臣,却是没有人关注了。

除非,他自己找死。

“陛下,不可啊,变法是需要流血的,王朝初立,不可多生事端!”

这不,开始了。

“请陛下再行定夺!”

而且朝堂现场除了几位国公,和太子朱標,几乎所有臣子都跪下了。

至于站着的几个人,也不是他们不想跪,而是他们知道皇帝朱重八的性格。

其一旦认定的事情,就是八匹马都拉不回来。

当场反对,不就更是火上浇油吗。

皇帝朱重八果然生出了怒气,“干什么!你们干什么?”

“是想要来逼咱吗!”

“咱知道,日月王朝刚刚建立,你们屁股下面的金银还没有捂热,但你们要记住!”

“这天下是朕的天下,是百姓的天下,不是你们的天下!”

皇帝朱重八一边骂,一边回到上位,坐回了龙椅,太监王半赶紧给他扇风消气,但被一巴掌扇到了一边。

“咱知道,你们都觉得咱是地里长出来的皇帝,看不起咱,但是咱知道!王朝变法革新!现在不去做,后世也会去做!”

“到了后世,你们的子孙后代,是不是也要对着咱朱家皇帝磕头,不让他去做啊?”

“都说王朝亡于昏聩之君,咱看,实亡于尔等之辈!”

“咱当泥腿子时没有读过书,但当了皇帝后,咱也知道了历史经典!”

“变法革新,势在必行!”

“此事由赵爱卿全权负责,上至国公,下至小吏,都必须给咱配合!”

“咱就要让你们知道,这天下到底是谁说了才算!不想干的,早点给我滚蛋!”

朱重八又直接闪人了,显然被气个不轻。

不过这一次气他的不再是赵征,而是文武百官。

直到他到了马皇后的宫殿,才终于把怒气消了三分。

“乱臣贼子,都该砍头!”

见到了马皇后,朱重八依旧骂个不停。

只是马皇后却偷偷笑道,“当上了皇帝,就得受这份气。”

“外人都只知道皇帝风光,却没有想到,皇帝也会跑到后宫来骂骂咧咧。”

朱重八一个皇帝,被马皇后取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今天他是真生气。

直接喝了一口茶,就开始对自己的妹子大倒苦水。

马皇后不愧为他的贤内助,一边点头,一边心中计较。

直到朱重八终于说完,她才开口劝解:

“重八你还没有习惯吗,现在已经不是当总兵,当吴王的时候了,当上了皇帝,那皇帝和大臣本就是对立的。”

“他们越发制止的事,就说明这件事,越重要。”

“不管这件事情对不对,但总归做了才知道。”

“咱们日月王朝刚刚稳定下来,说是百废待兴也不为过,我看赵府出来的官员都是有本事的,不然之前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呢。”

“而且我听你的描述,这个新任给事中,也是一个知稳重的人,不然也不会提出每五年为一阶段。”

朱重八也点了点,表示了对赵征的肯定。

“所以咱直接让他做主,標儿应该也会给他划地试点。”

想到这里,朱重八多了几分得意。

皇帝做到他这个份上,也是没谁了。

太子监国这种事,那是被他使得炉火纯青,比如现在就是太子朱標继续替他上着早朝,而他却回到了后宫,吃起了马皇后现烙的大饼。

待他吃饱喝足,太子朱標的随身太监也传回了消息。

“皇爷,赵给事选中了京城作为试点,太子爷一时间不知如何定夺,让奴才来询问皇爷的意见。”

听完太监的话,朱重八和马皇后都乐了。

“这新任的赵给事真是个胆大包天的主,敢要京城作为试点。”

马皇后算是真正的见识到了赵征的胆大,感慨道。

不过拍板的事,还是得朱重八做主,她只是感慨了一下,便没有再多说。

“那赵给事怎么说?”

朱重八一边吃着大饼,一边就着茶,先询问其了赵征为什么要拿京城作为试点。

“禀皇爷,赵给事说,天下凋敝,京城乃国朝中心,当为天下表率。”

“且京民富足,多六部官吏,一旦变法起效,九州可顺应为之。”

能干上东宫贴身太监这个位置,也是需要几分实力的。

不仅仅需要察言观色,更需要真材实料。

朱標的贴身太监把赵征的原话复述的明明白白,就可见其功力。

“这赵府出来的人,是真不一样啊。”

“让咱更改宗室待遇,说咱定下的国策全是漏洞,现在又要拿京城作为试点,我是敢说他胆子和想法一样大呢,还是该说他头铁看不到自身的危险。”

要说天底下最知道官员间利益争夺多少的人是谁,皇帝说第二,就没有人敢说第一。

因为所有的利益,首先都是从皇帝手里分下去的,皇帝又怎么会不清楚最后谁拿多,谁拿少呢。

也就是因为这样,朱重八才感慨赵征的胆子大。

拿京城做试点,就是在把自己放到火上烤。

京城多勋贵,一板砖下去,砸到的不是贵族,也是某个大臣家的亲戚。

“要想拿京城做试点,除非他真不怕死!”

发出这样感慨的朱重八,紧接着就被自己呛到了。

联想到赵府这几天,已经换了多少个生面孔上朝,他就觉得刚才的那句感慨,好像一句废话。

“告诉標儿,咱准了!”

挥挥手,朱重八觉得自己手里的大饼好像也没有那么香了。

......

随即,大殿上,太子朱標也宣读了皇帝的旨意。

赵征扭头看向群臣,表情看不出有几分得意。

但他现在做事,也算是皇权特许了。

“望各部大人,通力合作!”

可惜,他的敬语,除了几位尚书侍郎,现场官员就没有几个人买账。

不过,赵征不在乎。

“李国公,先劳烦您在三日内,将京城周边所有田地的档案册给到下官。”

在对国公李善进行合作请求后,再回敬了太子朱標,赵征就出了朝堂,当然,他还拉走了工部尚书。

朝堂众臣就只听见了工部尚书王正的惊呼,一时间面面相觑。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赵大人!”

“下官不用你拉,下官自己会走路!”


“其中给量斗加上玉玺盖印的法子,更可在天下各州府推行!”

“说破天了,其实和百姓接触最多的,都不是我们这些有品阶的官,而是乡间的那些小吏们。”

“从根本上解决了克扣百姓税粮的问题,天下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刘基与朱重八不同,他看到了情报末尾的其他细节。

对于这些细节,习惯从大局出发的他,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好。

“不过这赵给事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各地土地丈量报数的混乱。”

“陛下,此问题也关乎国本,咱们也应该想出一个解决方案来。”

听到情报里,不仅仅说明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事。

居然还给自己提出了问题,朱重八又笑着摇了摇头,恢复了情绪。

“这人,是在看咱的态度呢。”

“凭什么他把扬州收拾得服服帖帖,咱们在京城的人却在享乐。”

不过,朱重八最喜欢的就是遇到这种事情。

微末起事,朱重八内心其实还是存在一丝丝自卑。

因为满朝文武,除了些微几个庄稼汉将军外,哪个学问不比他高。

他是万人之上的皇帝,他不喜欢自己有一点能落人后。

刘基这时候就很懂事的没有开口,因为他也很清楚皇帝的这个毛病。

虽然两人已经冰释前嫌了,但君是君,臣是臣。

这个界限,皇帝可以不在乎,但是他必须要时时刻刻的清楚这一点。

“还好,朕早有办法!”

说着,朱重八就在自己的案桌上,拿起了一本图册。

“本来咱是打算在科举结束后,再把这鱼鳞图册的事情给吩咐下去,现在就由你这个智慧超群的刘基来,先给咱参谋参谋吧。”

“微臣不敢当。”

拿过鱼鳞图册,刘基翻看起了其上的案例。

鱼鳞图册,由朱重八思索出来的,新的土地归档办法。

日月王朝疆域辽阔,山地、平原、沟壑,都有百姓开垦出来的土地。

而地势有崎岖,地的形状,就更是崎岖。

所以当过农民的朱重八在看天下舆图的时候,想出了鱼鳞图册的办法。

那就是不仅仅要在记录土地情况的时候,记录下数据,而且还要再加上图例。

“陛下这个办法好啊!”

饶是刘基,也对皇帝朱重八的这个办法,找不出任何问题。

“你是想不到我这个丘八,也能有这种头脑吧。”

然而朱重八却突然冒出来这句话。

让刘基赶紧跪下认错。

“行了,全国考生都已经到了京城,我让宋连主考,李善主持。”

“而你,一定要给我把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扼杀在襁褓中!”

“微臣领命!”

刘基人都已经五十了,也不知道还能经得住朱重八多久的摧残。

“这赵府出来的给事中,也确实个个都能力超群。”

“若能与其成为知己,就好了。”

回到自己府上后,刘基一边让自己儿子帮自己活动一下筋骨,一边忍不住感慨。

“父亲,什么样的人,能得到你这样的赞扬啊?”

其儿刘德,没有得到刘基的真传,就是一个好奇宝宝。

“不是一个人,也是一个人。”

“德儿,你可知道京城内有一个赵府,其家主世袭给事中,个个不怕死,敢为天下先?”

刘德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德儿,你这是什么意思?”

对于自己儿子的这番反应,刘基感到莫名其妙。

“京城内确实有这么一个赵府,但我听说,现在满朝文武都在骂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