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苏玉长乐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无删减+无广告》,由网络作家“跳跳的鼠”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是由作者“跳跳的鼠”创作编写,书中主人公是苏玉长乐,其中内容简介:苏玉穿越大唐,觉醒系统,打造世外桃源,做个咸鱼公子混吃等死。贞观元年,一位贵妇人闯入庄园,被苏玉当场抓获。贵妇人震惊:“众人皆饿,为何你家阿黄有肉吃?”“突厥为患,皇上受辱,你有何良策?”“世家大族把持朝政,朝廷欲广开门路,选举寒门子弟,你怎么看?”不久之后,贵妇人带着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儿上门。“这是当今皇上,想拜你为师。”“这是我女儿长乐,尚未婚配,你可愿做驸马?”...
《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无删减+无广告》精彩片段
其实李二也知道罗艺这厮不可靠,但是他不敢得罪。
刚得到天下,如果此时罗艺造反,那就完蛋了。
根本没有兵力平叛。
最致命的是,万一罗艺和突厥勾结,从幽州进攻中原,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苏玉说罗艺要造反的时候,李世民虽然震惊,可也还能理解。
只是,当初使者被羞辱的事情,只有使者和李世民、皇后知道。
毕竟,拉拢罗艺这种事情,必须做得隐秘。
“绝无此事啊,罗艺和皇上的关系很好的。”
房玄龄说道。
“房管家,你怎么知道李二和罗艺老儿关系好不好?”
苏玉斜眼笑道。
房玄龄一愣,赶紧解释:“我虽然不在朝堂,却也经常听别人说起,说当今圣上和罗艺关系甚好。登基后,马上就给他封官许愿,大大的好啊。”
房玄龄确实这么认为,他不知道李世民其实和罗艺有过节。
房玄龄是李世民心腹,可君臣之间,谁能说没有秘密呢。
再往后,房玄龄还造反了呢。
“李二和罗艺的过节是一方面,还有另一个原因,罗艺这厮迷信,我算算日子啊。”
苏玉掐指算时间,一副莫测高深的样子。
“就在今天,卯时,有个济阴姓李的女人,号称能通鬼神,能治百病,她对罗艺的婆姨说:王妃相貌尊贵,会成为国母。 罗艺也信了,觉得自己能当皇帝。所以,我告诉你们,过几天罗艺就要造反了。”
罗艺的老婆是王妃,本不该叫婆姨,但是苏玉不在乎,随便叫。
李世民惊疑,这个济阴的女巫,确实存在。
而且,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还召见过她。
当时那个女巫说李世民可以当皇帝。
但是...
“苏公子,您这就不对了,把我们当三岁孩童耍,我们没喝醉。这个女巫今日卯时进了罗艺的王府,跟他婆姨说话。罗艺在幽州,您在这里就知道了,莫不是您有千里眼顺风耳?”
杜如晦说道。
杜如晦刚才被苏玉吓得不轻,可是现在听到他这么说,突然觉得是玩笑话。
这酒度数太高了,苏玉自己喝醉了。
“就是,长安到幽州,快马也要三天,飞鸽传书两天,她卯时说话,您现在巳时就知道。”
房玄龄哈哈大笑。
李二捡起地上的筷子,松了口气。
“贤弟,你险些把我的胆吓破了。”
皇后也松了口气,这个苏玉也有玩笑的时候。
吓死了。
苏玉问道:“老李,罗艺造反,天下打仗,你正好可以卖粮食啊,你急什么。”
李世民又被问到了。
“这...”
“我们的粮食刚刚卖完了,今年的粮食没有囤积,万一真打起来,我们手上没有粮食,岂不是错失商机?”
皇后慌忙解释。
“对,正是如此。”
李世民给皇后一个眼神:皇后干得漂亮,解释天衣无缝。
苏玉笑道:“无妨无妨,罗艺造反到不了长安城,半路上自己就死了。所以不会打仗,也不需要囤积粮食,没有什么商机可言。”
李世民哈哈笑道:“贤弟,你真厉害,你不仅在千里之外算出罗艺要反,你还算出了罗艺以后要死,哈哈哈。”
皇后噗嗤大笑:“苏公子...哦,不,该叫苏贤弟。贤弟,你这张嘴啊,别让罗艺听到,否则会气死的。”
苏玉摇头:“你们啊,就是不信我。”
房玄龄和杜如晦摇头,觉得这个苏玉真是怪人。
能提出以工代赈的鬼谋,能设计出曲辕犁这样的农具,明明是个奇才。
为何偏偏又是如此不靠谱,什么罗艺造反,半路上自己死了,这都编排得出来。
“贤弟,今日不谈其他了,喝酒吧。你这酒真是过瘾,能不能...”
李世民知道这酒贵,他曾经派人采购过。
“酒逢知己千杯少,老陈,拿五坛酒出来,今日不醉不归。”
老陈嘴角抽抽,五..五坛...这可是五五二十五,两千五百贯铜钱啊。
当着客人的面,老陈不能丢了苏玉的面子。
“好嘞!”
老陈搬了五坛酒出来,杜如晦喝了个饱,牛肉管够。
.....
李世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躺在太极殿的后庭,皇后在旁边教李丽质读书习字。
李世民起来,说道:“朕渴了。”
宫女墨玉喊道:“皇上醒了,水,快拿水。”
皇后捧着一盏茶,给李世民喝下。
李丽质瞪着大眼睛,嘻嘻笑道:“阿耶,你醉了,还说了好多话。”
李世民惊愕,慌忙问道:“观音婢,我没有说漏嘴吧?”
这酒后胡言乱语,万一习惯地来一句朕怎么样...
岂不是露馅?
皇后笑道:“好几次差点说漏了,好在臣妾帮衬着遮掩过去。不过,苏玉也醉了,就算说了,他也未必记得住。”
李世民这才放心。
咕咚咕咚喝了两大碗茶,这才缓过来。
靠在床头,李世民想当日的情景。
二三米高的庄子,看门狗吃羊肉,曲辕犁,还有罗艺造反。
李世民摇头笑了笑。
这个苏玉也有不靠谱的时候。
真是不靠谱,罗艺好端端的,为何要反。
而且,还能千里眼顺风耳。
“对了,曲辕犁带回来了没有?”
李世民问道。
苏玉设计的曲辕犁真是好东西,能提高三倍的生产力,此乃利国之本。
“带了,臣妾特意拿了一张曲辕犁回来,还有设计图纸,已经给了工部侍郎徐盛仿制,估计已经做成了不少。”
皇后说道。
那天喝高了,还跟苏玉借了一辆马车,把三个酒鬼拖回长安城。
皇后自己和李丽质坐一辆车,拿着曲辕犁的零部件,还有图纸。
回来后,皇后马上就给了工部,她是贤明皇后,知道什么最要紧。
“那就好,朕去看看做得怎么样了。”
墨玉和高公公一起伺候李世民穿衣服,披上披风,此时春寒,容易着凉。
皇后起身,干咳两声。
“观音婢,又开始咳嗽了?”
李世民关切地问道。
上次本来是因为咳嗽才去的,却被李世民胡搅蛮缠,忘了跟苏玉打听下自己的病情。
上次说皇后不长寿,这次又没问到。
下次再问吧。
“不妨事,我们去工部看看吧。”
皇后抱起李丽质,和李世民去工部。
苏玉说完了开钱庄的五大好处,听得李世民几个人一愣一愣的。
妙啊!
开钱庄的计策简直太妙了。
“苏公子,真是...神人也。”
房玄龄和杜如晦惊叹。
长孙皇后管理了那么久的国库和后宫钱财,居然没想到有这么个办法。
这个事情,说破了很简单。
可如果不告诉你,想破头都不知道。
“苏公子,在下佩服。”
房玄龄拱手拜道。
“对啊,如果在长安城开总店,在洛阳、扬州、益州、荆州、徐州开分号,那么天下人的银钱肯定会交给李二,这大唐的银钱就活了。而且,我们做生意的方便许多。比如去扬州收稻米,我就不用带着那么多金银出门,不怕劫江贼。去幽州贩马,我也不用担心马贼。”
李世民顿悟了。
“最重要的是,天下的钱财都归李二管,朝廷有雄厚的财力,做什么事情都简单。”
皇后说道。
小长乐咯咯笑道:“阿娘,你怎么也说李二呀。”
李世民一愣,观音婢被教坏了。
怕长乐说漏嘴,赶忙抱起小长乐,送到皇后怀里。
皇后刮了刮小长乐的鼻子。
“贤弟,那这第二个呢?战衣如何解决?”
李世民问道。
三个问题,解决了一个。
还有两个。
苏玉微微笑道:“老陈,把我们庄子里的棉衣拿过来。”
老陈在外头,听到苏玉的吩咐,连忙拿了几件棉衣进来,分给几个人。
“这是本公子发明制作的棉衣,你们试试。”
皇后最懂这个战衣,她自己还给李世民缝制过战衣。
接了苏玉的棉衣,入手柔软,不像丝绸那么滑溜,也不像麻布那么粗糙。
房玄龄和杜如晦摆弄半天。
“苏公子,你这不就是柳絮做的东西嘛。”
杜如晦说道。
他掌管兵部,对战士的衣服颇有研究。
苏玉笑道:“不,这是棉衣,里面用的是棉花。”
“棉花?”
杜如晦又懵了。
从未听说过棉花。
“苏公子,棉花是何物啊?”
皇后关心地问道。
她把棉衣穿在身上试了一下,虽然是暮春,天气本来就热,但是这棉衣的保暖效果她一下就震惊了。
到了冬天,绝对是御寒极品。
这东西若是推广,不仅战士不用再受北地苦寒之累,百姓也可以穿得暖。
“老陈,拿一团棉花过来。”
苏玉吩咐道。
老陈到库房拿了一团棉花过来,皇后连忙接了,揉搓一下,看起来跟柳絮相似,入手却截然不同。
李世民穿上棉衣,感觉特别保暖,没几下开始额头冒汗。
“贤弟啊,你庄子里到底有多少好东西?”
李世民震惊了。
都说皇帝是天下最有钱的,跟苏玉比起来,李世民觉着自己是刘姥姥,苏玉是老太君。
“多着呢。你日后就知道了。”
雪姬咯咯笑道:“李掌柜破费了,又被我家公子赚了一笔。”
醉唐是苏玉酿造出来的高度酒,所以李世民算是给苏玉做了贡献。
“哪里,一坛酒而已,我老李这点钱还是有的。”
李世民呵呵笑道。
他的心在滴血:两千贯啊。
平时在苏玉庄子里喝酒不心疼,现在才知道多贵。
简直贵得离谱。
苏玉笑道:“老李,没钱吱一声,我庄子里的钱都要坏掉了,给你几万贯零花不是问题。谁叫我们是拜把子的兄弟。”
杜如晦黑着脸,怎么感觉皇上在苏玉面前总是丢脸。
小二抱着酒进来,用的居然是紫檀木的箱子装着。
“客人,掌柜的说了,您这是贵重玉佩,不是一般人能佩戴的,叫我还给您。这坛酒先记账,我们掌柜说再送您两个小菜。”
小二将玉佩送还李世民。
这样一来,李世民心里好些了。
不错,天子脚下,教化不错。
杜如晦倒酒,三个人喝着酒,吃着菜。
苏玉突然说道:“老李,你跟李二熟不熟?”
李世民一愣,哈哈笑道:“还好,见过,但是贤弟知道的,我们商人是贱籍,只能说见过。”
“也对,士农工商,这样的等级划分,商人不能入仕,低人一等。”
苏玉说道。
杜如晦接上话,说道:“苏公子,我大唐以农为本,当然是把农放在第一位,而商人不事生产,只知道逐利,自然该算是最低一等。”
华夏自古是农业立国,所以特别重视农耕桑织,对于商人则是弃如敝履。
这在以前是好事,可是到了近代就不行了。
阻断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错过了工业革命。
“老杜,此乃迂腐之论。”
苏玉喝了一杯酒,摇头笑道。
噫?
怎么又成了迂腐之论?
杜如晦被苏玉怼习惯了。
每次他高谈阔论,最后都会被苏玉怼一顿。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削峰填谷。商人买贱卖贵,把东西从多余的地方卖到稀缺的地方,这是符合天道的。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关中饥荒,而苏扬富足。商人从苏扬贩卖粮食到京城,这既是逐利,也是平抑物价。此乃利国利民之举,却被视为取巧。若是商人不卖粮食,光靠官府的救济粮,百姓必定饿死极多。”
苏玉说道。
李世民和杜如晦想想,确实如此。
“苏公子之意,该把商人放第一位?”
李世民问道。
苏玉摆摆手:“天生地养,都是一般。物有高低,人有百业,何来高低,都是一般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在古代可是很难推广的。
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觉得不可思议。
苏玉这么多智而近妖,又是狗大户,还以为他会看不起那些商人穷人,没想到居然有如此胸怀。
杜如晦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贞观一朝,君臣都是贤德之人,所以才能在灾害连年的背景下开创贞观之治。
苏玉说出来的道理,他们马上就能理解,也会赞同。
若是换了隋炀帝,说什么都白搭。
“贤弟,方才说起李二?你是想见他?”
李世民嘿嘿笑道,笑容颇为得意。
苏玉笑道:“好奇罢了,看过他的画像,想看看本人长什么样。”
见过画像?
李世民不记得自己画过。
“那贤弟,你觉得李二长什么样?”
李世民来劲了。
苏玉想了想,说道:“应该是身长八尺,大腹便便,举动之间,能震慑四方,两眼有精光爆射,虎背熊腰,万夫不当之勇。”
太极殿,
李世民坐在朝堂之上,高公公喊道:“皇上有旨,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底下文武大臣噤若寒蝉,屁都不敢放。
这个特殊时期,谁敢说什么,皇上万岁,大大的好。
文武百官低头不说话。
李世民看着这群大臣,呵呵笑道:“众位爱卿,往日上朝热热闹闹,最近今日为何都不说话呀。”
众大臣内心:你心里没点比数吗?谁敢说话,谁说谁拉去对付罗艺送死。
可怜那长孙无忌和尉迟恭,自打离开长安城,音信全无,估计是殁了。
可奇怪的是,这么些天了,也不见罗艺打过来。
按理说,算着日子,该到洛阳附近了。
“郑国公,平时上朝你最活跃,今日为何沉默不语啊?朕这几天没有什么过失吗?为何不劝谏朕啊?”
李世民看似谦虚,实则内心嚣张无比:朕的英明,你们想象不到,因为我有苏玉出谋划策。
魏征低头禀道:“回皇上,臣觉得皇上英明神武,并无过错。”
众人惊讶:这魏征原来是看菜下饭,皇上愿意听他就嚣张,皇上不听他就见风使舵,是个聪明人。
“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朕这几日没有被你劝谏,浑身不舒坦,来说说,朕又有什么不贤明了。”
李世民嘿嘿笑道。
魏征:???
列位大臣不敢吭声,房玄龄和杜如晦却心如明镜,知道李世民此时在想什么。
也知道长孙无忌和尉迟恭其实不过是过去捡人头,根本不用出力打仗。
“报...”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一个驿站使者跑进了太极殿。
按理说,驿站使者连皇城都没资格进入,可这次特殊,因为他是从幽州来的使者。
“幽州八百里加急。”
使者冲进太极殿,扑倒在地上。
房玄龄马上扶起使者,杜如晦拿起信件递给高公公。
高公公呈递给李世民。
接了信件,李世民手在颤抖。
虽然苏玉所说他深信不疑,但是...但是,万一出错了,长孙无忌和尉迟恭人头落地,大唐江山不保。
祖宗保佑苏玉句句属实。
李世民颤抖着拆开信件,长孙无忌的亲笔信。
李世民大笑起来,挥舞着信件,笑道:“蔡国公,你来,念!”
杜如晦知道苏玉说对了,罗艺自己挂掉了。
底下的大臣本来有的替长孙无忌和尉迟恭哀悼,有的幸灾乐祸,有的瑟瑟发抖。
李世民突然大笑,吓得他们一激灵。
杜如晦走上台去,接了信件,站在李世民身边,激动地念道:“臣长孙无忌谨奏:皇上英明神武,料敌于千里之外,决胜于庙堂之内,逆贼罗艺,违德逆天,已被赵慈皓、杨岌击破,斩首于乌氏驿站。臣等兵不血刃,已收复幽州,安抚百姓。逆贼罗艺首级,随即传送长安。”
杜如晦念完,朝堂震惊。
大唐军神李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原来皇上知道罗艺必败,所以才派长孙无忌和尉迟恭两个人去幽州。
这不是要他们送死,而是皇上算准了?
这也太厉害了吧。
他是怎么做到的?
这几天,李靖晚上关在房间里,不停地推算大唐和罗艺的交战,总是输多胜少,长安城岌岌可危。
没想到罗艺被自己手下干掉了。
此时已到暮春时节,苏玉转到了一间春夏的屋子,那里竹林掩映,流水潺潺,更加清凉舒适。
老陈在外头守着,看到李世民一行人过来,显得有些局促。
“李掌柜,孙大娘,你们怎么来了。”
老陈拦住他们。
李世民笑道:“许久没见贤弟了,今日来瞧瞧。”
“我们想苏玉哥哥了。”
小长乐说道。
皇后笑道:“是啊,刚来时春寒料峭,此时都暮春时节了。”
老陈呵呵笑道:“是啊,确实许久未见。”
李世民问道:“贤弟呢?为何不见?”
老陈局促不安,笑道:“公子他...他..那个,正忙呢。”
李世民听说苏玉正忙,心想肯定在鼓捣什么好东西。
“老陈,你告诉我,贤弟最近是不是又有什么好东西藏着?”
李世民低声问道。
老陈很尴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老陈,告诉我们嘛,我们不会说出去的。”
房玄龄贼贼地笑道。
“这...”
老陈很为难。
正说着,雪姬从房间里走出来,脸颊绯红,走路有些不稳,像个病西施一样。
老陈看到雪姬出来,松了口气,低声嘀咕道:“公子的时间越来越长了,这都大半个时辰了。”
皇后娘娘看到雪姬出来,上前打招呼:“雪姬姑娘,许久不见,又变漂亮了。”
这个雪姬肤白胜雪,而且身材高挑,胸有大志,宫里的嫔妃都不及她。
雪姬局促道:“原来是你们啊,公子在屋里呢。”
老陈说道:“几位都是熟人,请随我来。”
大家都熟,而且这几次看苏玉和他们还算聊得来,所以老陈才不禀报,直接带进去。
雪姬见他们走了,慌忙回屋洗澡换衣服。
皇后娘娘本来应该看出来的,大家都是女人,可急着见苏玉,也就没有多想。
进了屋子,苏玉刚洗完澡,坐在溪水边上饮酒。
浓烈的酒香味,房玄龄和杜如晦馋了。
“贤弟,又来叨扰了。”
李世民笑道。
苏玉见李世民一干人等进来,笑道:“正好,我新酿制的酒,酱香型的,来尝尝。”
房玄龄和杜如晦如酒鬼一般坐下,慌忙喝了一杯,啧啧称赞。
“这酒至少能卖一千贯一坛,好酒,好酒。”
房玄龄啧啧称赞。
杜如晦回味无穷,两只手捧着杯子,伸到苏玉面前,腆着脸笑道:“苏公子,再赏我一杯。”
老陈赶紧拿起酒坛子,给杜如晦加了一杯。
又是一口干了。
“好酒,好酒啊。”
杜如晦捋着胡须称赞。
“有酒不可无肉,老陈,切一盘白切牛肉来。”
苏玉笑道。
老陈嘴角抽抽:这群家伙,总是来混吃混喝,不过,看在李掌柜送了一匹绝影给我的份上,也行...
小长乐从皇后怀里蹦下来,拉住苏玉说道:“苏玉哥哥,我想吃西瓜。”
苏玉放下杯子,抱起长乐公主,笑道:“哎呀,我的小荔枝越长越可爱了,长大后嫁给哥哥好不好呀?”
小长乐抱住苏玉咯咯笑道:“好呀,嫁给苏玉哥哥,天天有西瓜吃。”
苏玉这个玩笑,把李世民和皇后都震惊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呆住了。
上官云在身后不敢出气。
“来,我给您说说。您觉得不适合兴修水利的三大原因:雪灾、百姓没饭吃、国库没粮。对不?”
苏玉拿出一把扇子,缓缓扇着。
外面风雪连天,里面却温暖如夏,苏玉吃了火锅,微微感觉有点燥热。
等下让雪姬服侍一番才行。
“没错,这三个原因都是致命的,无法克服的困难。此时应当与民生息,不可妄谈土木水利之事。”
长孙皇后颇读历史书籍,在历史上,遇到大灾之年,通行的做法就是与民生息,不兴徭役。
苏玉哈哈笑道:“此乃乡野匹夫之谈,泛泛之论,不足以谋天下。”
皇后惊奇,古人的通行做法居然是乡野匹夫之谈?
“敢问苏公子高论?”
苏玉起身说道:“若我是李二...”
上官云震惊,此人是疯了吗?
他竟敢自比皇上,此贼可杀。
上官云就想拔刀,皇后目视之。
上官云默默收手。
“若你是皇上,你会如何?”
皇后其实也在压着怒火听,若不是苏玉方才的举动好似神仙一般,此时定然将苏玉拿下。
自比当朝皇帝,这就是谋反。
特别是...他是李世民,那我岂不是他的女人,岂有此理。
“若我是李二,我当征调这些灾民,给他们吃饱饭,修水利。你想想,如果一味地赈济灾民给饭吃,毫无意义,不产生价值。但是,如果我以工代赈,既可以救活这些灾民,又可以在冬天把水利设施修好,待到明年开春,雪化开,水库可以蓄水。那么,今冬的雪灾就是瑞雪兆丰年。”
苏玉一副指点江山的气势震撼了皇后。
以工代赈?
此子,治国之鬼才!
这番言论,是长孙皇后从未听说过的治国妙谈。
即便是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智囊,也从未说出如此稀奇的旷世之论。
可长孙皇后毕竟是深谙治国之道,这朝廷内有几两银子几粒米,她心里门清。
以工代赈的治国之策有一个最关键的地方,那就是粮食。
若是没有粮食,一切都免谈,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
朝廷根本没有粮食了。
含嘉仓和洛口仓马上就要见底了。
天下最大的地主李世民,也没有余粮了。
“苏公子所言的确是旷世之论,可是...我在长安做粮食生意,这朝廷如今可真是没有一点粮食了。这绝非李...李二哭穷。”
皇后也跟称呼李世民为李二。
上官云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才多久的功夫,苏玉居然把皇后给同化了。
“孙大娘所言又差矣。”
苏玉呵呵笑道。
“如何又差了?”
长孙皇后这次不认怂,她是皇后,朝廷的账目她全部看过,朝廷上下的确是没有粮食了。
而且,去年颉利可汗趁火打劫,国库的金银财宝全部给了颉利求和,国库是空的。
“请问孙大娘,李二何许人也?”
“自然是大唐天子,天下之共主。”
苏玉听完后嘿嘿冷笑,只是不说话。
皇后惊讶:“苏公子,难道我说错了?”
“不,你说得没错,说的很对。既然李二是大唐天子,天下之共主。那我请问,是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苏玉微微笑道。
“当然是,自周武王一统天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当受我汉人天子号令,敢有不从,当征伐灭国。”
长孙皇后说起来,气势霸道恢弘,不愧是开国皇后,跟着李世民打过仗的女人。
“那请问孙大娘,既然李二是天下之主,那么这天下的粮食难道不是李二的吗?”
苏玉微微笑道。
“自然是,不过如今天下都没有粮食了。即便是扬州一带,也开始缺粮。”
皇后说道。
因为东晋在建邺一带建立国都,所以苏杭那一片在隋唐时期成了鱼米之乡。
中原的稻米依赖那边的供应。
自从秋洪以后,朝廷几次从苏杭征调粮米,已经无法再征了。
而关中华北中原一带,都受到了旱灾洪灾影响,没有粮食。
可以说,天下已经没有粮食了。
“孙大娘,要不我怎么说您只是一个商人,不懂国政。您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苏玉笑道。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天下有几粒米,我还不清楚。”
皇后正襟危坐,决然否认。
“关中大户人家,包括中原和冀州、幽州一带,这些地方是豪门大族聚集之地,他们自从东汉末年开始,自己建立坞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农民,这些人自己建立粮仓。一般的百姓因为隋末战乱,没有粮食,而他们不服兵役,不交粮纳税,仓中肯定有粮食,只是藏得严实罢了。若说天灾,也是今年才开始,往年虽有水旱,但是不算严重,他们怎会没有粮食。”
“这些人不过是在观望,看看李二能不能保住皇位。若是能稳住皇位,他们就会把粮食拿出来借给朝廷,或者卖给朝廷,换取高官厚禄。若是李二稳不住,他们就是铁公鸡,一毛不拔。还有,李建成的余党还在,隋朝的余孽也在突厥。这些人都是骑墙派。”
“所以说,想要粮食,跟他们要就是。至于手段嘛,还用我说吗?李二手下一帮子从瓦岗寨下来的土匪,劫富济贫,打土豪分田地的勾当,程咬金他们熟。若是文明点,用粮食换官职,明码标价。为了百姓的口粮卖官鬻爵,没有人会骂李二的。”
“须知事在人为,我命由我不由天。”
苏玉一口气说了许多,长孙皇后听得目瞪口呆。
这...
为何朝中大臣从未说过?
“这些大臣整日想法子,就是不说这档子事情。”
皇后很生气,这群酒囊饭袋。
“孙大娘,那群大臣就有世家豪门,他们自己囤积了粮食,难道还会告诉您老人家?”
苏玉摇头哂笑。
长孙皇后恍然大悟,如同拨云见日。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整日听那些老头子唠叨,没有一个能说出个解决法子,就知道抱怨。”
皇后感叹。
突然,皇后正身问道:“苏公子,朝廷上下有人说皇后牝鸡司晨,干涉朝政,您怎么看?”
“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人心,一群王八蛋!”
苏玉说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