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凌嬴政的其他类型小说《扶苏自杀后,我携剑圣进宫杀贪官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夏山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蒙武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去,连忙转身对赵凌说道:“陛下,老臣愿携他二人去牢中劝说孟巍然等人,望陛下许可!”赵凌盯着蒙武看了半天,又深深地看了蒙毅一眼,他倒有几分好奇了,老爷子怎么就突然变得这么积极了,难道是蒙毅昨晚给老爷子做思想工作了?蒙毅这小子可以啊,挺上道的。“蒙老将军先别急,容朕跟孟家和西家两位公子商讨一些事情之后,您再代表刚才被抬出去那谁去劝劝白老先生。”蒙武只能按耐住性子坐了回去,只要这两小子不跟白家小子一样犯浑,问题应该不大。西以珏连忙说道:“陛下请吩咐。”这个时候讲大氏族子弟的风骨?且不说赵凌会不会杀了他们,蒙武刚才那眼神属实有些吓人。白晋越那么有骨气,还不是被拖出去打板子了?形势比人强,真要想报仇,等城外大军散去,他们...
《扶苏自杀后,我携剑圣进宫杀贪官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蒙武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去,连忙转身对赵凌说道:“陛下,老臣愿携他二人去牢中劝说孟巍然等人,望陛下许可!”
赵凌盯着蒙武看了半天,又深深地看了蒙毅一眼,他倒有几分好奇了,老爷子怎么就突然变得这么积极了,难道是蒙毅昨晚给老爷子做思想工作了?
蒙毅这小子可以啊,挺上道的。
“蒙老将军先别急,容朕跟孟家和西家两位公子商讨一些事情之后,您再代表刚才被抬出去那谁去劝劝白老先生。”
蒙武只能按耐住性子坐了回去,只要这两小子不跟白家小子一样犯浑,问题应该不大。
西以珏连忙说道:“陛下请吩咐。”
这个时候讲大氏族子弟的风骨?且不说赵凌会不会杀了他们,蒙武刚才那眼神属实有些吓人。
白晋越那么有骨气,还不是被拖出去打板子了?
形势比人强,真要想报仇,等城外大军散去,他们离开咸阳,再起兵也不迟。
古有越王卧薪尝胆,今有西以珏谋而后动。
赵凌也不废话,从怀里掏出一个木盒,目光扫过朝中大臣,笑道:“朕在三川郡时曾遇到一位仙人,仙人给了朕三十六颗神石,他告诉朕,这些神石意寓大秦三十六郡。”
仙人?
朝堂之下这些臣子疑惑地看着赵凌。
淳于越当即很想来上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
但想到赵凌的手段,他终于还是忍住了。
见无人说话,赵凌很满意,他打开木盒,从中取出一颗晶莹剔透的钻石,继续说道:“此神石名为九州神石,如朕大秦之江山,是天底下最坚硬之物,世间神兵都无法伤其分毫,价值连城。”
“今年天下饥荒,遍地饿殍,朕念上天有好生之德,愿以九州神石换取三大氏族囤积的粮食,让大秦子民渡过灾年。”
“若三大氏族愿救天下黎民于水深火热,朕定感恩万分,释放三位族长。”
孟浩林和西以珏抬头看了看赵凌手中拿着的一小颗亮晶晶的钻石,对视了两眼,脸色有些难看。
赵凌这是强买强卖啊。
什么仙人?什么九州神石价值连城?不过是一小颗琉璃罢了,这也称得上价值连城?
一听就是唬三岁小孩的鬼话。
他说手中的九州神石价值连城,那得换他们多少粮食?
简直脸都不要了。
蒙武也觉得赵凌在胡扯,正如嬴政所说,赵凌若是狠一点,他拿一枚下币就可以换三大氏族囤积的粮食。
现在好歹还拿出一颗琉璃,已经算大方了。
“你等还不快谢恩?”蒙武知道赵凌的计划,直接催促起孟浩林和西以珏,现在主动答应下来,至少面子上还过得去,殿外三族之人的性命皆可保下来。
他们主动救济灾民,赵凌怎么也不好再递上屠刀了吧。
孟浩林和西以珏跪在地上,孟浩林只能磕头道:“陛下,此事兹事体大,还求让臣面见父亲与之商讨。”
“很好!朕这里有三个锦囊,你二人与蒙老将军一同前往牢中,将诸位大臣请出来吧,这三个锦囊给谁,想必不用朕说了吧。”
赵凌又拿出了三个做工精美的锦囊连同钻石,让人递了下去,“蒙老将军,请您将这颗九州神石一同带去,让三位族长看看是否价值连城。”
“既然蒙老将军亲自去请孟先生他们,那我们不妨再等等。”
“他真不杀胡亥?”
嬴政再听到密探传来的消息后,脸色有些阴沉,“可他竟然蠢到要将那些反他的人送出宫去。”
“到现在还没封锁咸阳,他当真以为就凭一个盖聂和王离的三千兵马就能掌控天下了吗?”
“向百官宣示仁德?”嬴政冷笑了一声,问站在一旁的章邯,“章邯,你认为他的仁德,朝堂上那些人会买账吗?”
章邯跪地垂首,面无表情地回道:“臣不知!”
嬴政听到这个回答,显然不满意,问得更加直接了:“朕问你,你认为赵凌放出去的那些人,他们会做什么!不准说不知!”
章邯有些惶恐,更不敢抬头。
兹事体大,身为臣子,按理说他不该妄论,始皇自有决断,但嬴政逼问,他不想回答也不行了。
“禀陛下,臣以为,那些反对二公子的大臣们一旦出宫,必联合各方势力对二公子发起反攻。”
“大公子还活着,这可是二公子当着文武百官亲口说出来的。”
“二公子只留下丞相右冯去疾和王离,却没留王绾。”
“丞相王绾本就是支持大公子的,以他的威望,只需打着大公子的旗号从萧关和汧县调兵,两个时辰大军便可直抵咸阳。”
“大臣们一旦出宫,二公子必败无疑。”
章邯很清楚,他能看出来的事情,始皇陛下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
嬴政安静地听章邯说完,其实就相当于让章邯把形式捋一下,自己逐一分析。
“赵凌自称为朕,分明已打定主意继承帝位,不可能再让位与扶苏,若真要让位与扶苏,大殿外直接言明,那些儒生也不可能反对,他还能得个贤名。”嬴政喃喃自语,眉头渐渐皱起。
“他杀赵高时可没任何犹豫,对李斯处五刑,夷三族,也不见仁慈。”
“得罪赵高和李斯那一党,却又不杀反他的人?他的脑子里面究竟在想什么?”
赵凌隐忍多年,说明他绝对不是蠢人,而且他分明是个杀伐果断之人,却又在关键时刻犯下这样的错,实在不应该啊。
就算他有三川郡的兵马,但就那点兵马根本没有机会抵达咸阳,沿途的县郡就会将他们拦下。
王离三千甲士再加上宫中禁军,也是必败无疑。
“申时才放他们出宫?”嬴政眉头突然想到一个关键的点,问道,“现在什么时辰?”
章邯回道:“禀陛下,已是巳时,还有半个时辰便是午时。”
“距申时还有两个半时辰。”嬴政认为自己猜到了赵凌想干什么,眉头舒展,脸上露出一抹笑意。
“原来这逆子是在拖延时间啊!他先稳住朝中大臣,不让他们自尽,只需让他们交出信物,以他们的性命为要挟,便能控制城中各大世家。”
“申时过后,放不放人,还不是他说了算?难怪他会留下冯去疾……”
嬴政说着,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
章邯也是好久没见始皇陛下露出这般发自内心的笑容了,连忙说道:“陛下洞悉无遗,二公子大才,乃是大秦之福啊!”
嬴政刚才那么一说,章邯都听得有些热血沸腾,亦认为赵凌是这么谋划的。
他没想到,看起来明明是必败的局,竟然还有生机。
如果赵凌杀了百官,肯定会引起不少反弹,毕竟兔死狐悲,而且那样做,整个秦国朝堂都会陷入瘫痪状态。
若大臣纷纷自尽,城中那些世家们也会反他。
以他现在的兵力想要彻底镇压,胜率也不足一成,或许他能在盖聂的保护下离开咸阳,但这皇位注定与他无缘。
只有像始皇帝说的这般,徐徐图之,公子扶苏在他手中,到底是生是死,也就是他的一句话。
或许公子扶苏已死,他说救下了扶苏,不过是想先稳住儒家门生。
听章邯给出这样的评价,嬴政收敛了笑容,佯怒道:“为君者,言而无信,耍这种小聪明,终究还是上不得台面。”
如果赵凌真的如他所说的去做,嬴政的内心其实是很欣慰的,在自身兵力远远弱于对手的情况下,竟然还能兵不血刃做到这一步,已经称得上奇才了。
若给他足够多的兵马,他又能做到什么地步?
嬴政为赵凌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有些担心扶苏的安全,他早已派人去查扶苏是否还活着。
扶苏就是被那群儒生给洗了脑,就缺少赵凌那杀伐果断的气势和无所不用极其的手段。
若是扶苏继位,赵凌在一旁辅佐,大秦那些藏在暗处的敌人又算得了什么?
寝宫殿前,百官退去,连禁卫们都站到三百步之外。
冯去疾身着华丽的锦绣官袍,浑身上下却充满了儒雅从容的气质,面对赵凌,他的脸上没有丝毫惧意,被留下后也没主动问赵凌缘故,就静静地站在那里,好似一棵千年不朽的松柏。
赵凌和冯去疾互相打量着对方,赵凌留下冯去疾是因为冯去疾不是儒家,也不是法家的人。
他对当今朝堂的情况并不算熟悉,总不能把百官都杀了,冯去疾在朝中声望极高,冯家也有一定的底蕴,让他帮忙管理文官,那就是再好不过的。
两人对视良久,赵凌终于开口问道:“冯丞相可朕为何留下你?”
冯去疾拱手道:“二公子,您可是要请扶苏公子回城继承大统?”
刚才百官皆跪地臣服,连王绾那个坚决拥护扶苏,且崇尚周礼的人都迫于形势跪地称臣。
唯有冯去疾一直不跪,在那乌泱泱跪倒在地的大臣中间犹如鹤立鸡群。
他甚至到现在都不愿称赵凌一声陛下。
赵凌笑道:“冯丞相看朕像是为他人作嫁衣的人吗?”
冯去疾质问赵凌:“那敢问二公子,公子扶苏是否真的还活着?”
“自然还活着,君无戏言。”赵凌盯着冯去疾的眼睛,问道,“难道说冯丞相也是扶苏那一党的?”
“好一个君无戏言!”冯去疾根本不作回答,抚须大笑起来,“二公子,冯去疾见二公子杀赵高,斩李斯,原以为你是一代枭雄,没想到你竟也是个迂腐之人,你这样的人,你没有始皇之霸气果断,当不得皇帝!”
赵凌算是听出来了,这位冯丞相哪里是扶苏那一党的啊,他分明就是在暗示自己,要想当皇帝,就得杀了扶苏啊。
他不肯称臣,绝对不是因为什么文人风骨,或是对谁忠心不二,有可能就是权衡利弊之后觉得赵凌没有胜算罢了。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
古有二桃杀三士,今有赵凌不费一兵一卒令大臣自刎也甘之若饴。
一句自刎谢罪以留清白之身,祸不及家族。
宫门前那些大臣便有不少人跪地求死。
他们想要反赵凌不假,但赵凌所言句句属实,令人无法反驳。
有一个之前站在赵高那头,大喊着让胡亥诛杀逆贼的大臣站了出来,拱了拱手,慷慨激昂地说道:“只要二公子能遵循祖制,迎扶苏公子回咸阳,继承大统,孟良弼愿自刎以谢罪!”
孟良弼这话说出来,在场的人纷纷看着赵凌。
那些文臣这才反应过来,的确有愧于赵凌,的确也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了。
但是他们为的是整个大秦,为的是维护大秦祖制,此乃不拘小节,舍生取义。
“对!个人荣辱事小,祖制不可废!我等的确负了二公子,但只要二公子迎扶苏公子回咸阳登基,我等愿以死谢罪!”
这些人在当今秦朝的世家中大都算不得大族,也有大族之中身份卑微的子弟,若是此番逼得赵凌迎回扶苏,那扶苏上位之后,岂能不照顾他们家族?
就算是死,他们也算光宗耀祖,为家族,为秦国而死,哪怕不被载入史册,也会被子孙后代所敬仰。
按照后世的话来说便是,今日若是成了,他们一雪前耻不说,死后单开一页族谱都没问题。
秦朝的士大夫视名声远高于生命,故而他们死谏那是真的死啊!
赵凌深深地看了孟良弼一眼,问道:“你是孟明视的后人?”
孟明视是秦穆公的时期的大将,孟家也是秦朝孟西白三大氏族之一。
孟良弼傲然抬头,直视赵凌,脸上丝毫不见惧色,尽显大族风范:“正是!”
赵凌嗤笑了一声:“你等口口声声要迎回扶苏,无非就是想重推周朝的分封制,为家族谋一块封地吧!”
“朕会亲自迎回扶苏,但他只能为臣,重推分封制这件事,各位就别想了。”赵凌的目光扫过众人,大声道,“这天下不再是你们贵族世家的天下。”
“朕要全天下的百姓都吃得起饭。”
“朕要这天下没有奴隶,没有战乱。”
“朕登基之后,会重新建立官员选拔的方式,朝中官职,有能者居之,平民也可封侯拜相!”
赵凌目光扫过那些大臣们的门客:“你等有才有德者,不问出身,皆可入朝为官!”
士大夫们面色难看至极,一片寂然之后,立刻发出声声讨伐。
孟良弼气得浑身发颤,指着赵凌,义正言辞地骂道:“赵凌,你不遵祖制,礼乐崩坏,说是除贼,实则篡国之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赵凌这一番话何止是动了贵族世家的利益,完全就是让自己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他们要的是尊卑有序,不问出身,皆可入朝为官,那贵族世家们如何掌控朝堂?
若是一个奴隶也同他们一样入朝为官,岂不是侮辱他们?
儒家想要重推分封制,那是因为孔子给他们描述了一个美好的周朝,帝王的子孙后代出去镇守边关,治理封地,天下都是一家人,和睦共处。
世家贵族想要分封制,那是因为他们也可以得到封地。
如果不是嬴政,换个软弱的皇帝,恐怕还真没法将郡县制推广开来。
“赵凌!你道貌岸然,不尊祖制,枉为人子,枉为人弟,我等一起上,擒杀乱臣贼子,迎扶苏公子登基。”
又一个气急败坏的大臣试图鼓动在场的人:“我等一起上,先擒了他再说!”
大臣们群情激奋,仿佛梦回寝宫殿前,欲杀赵凌而后快。
赵凌站在原地,脸上挂着轻蔑的笑容,盖聂拔剑上前挡在赵凌面前,剑圣面若寒霜,长剑斜立,目之所及,让人肝胆俱寒。
“盖先生,不必脏了你的剑!”赵凌大声笑道,“扶苏被朕所救,若朕只图皇位,不顾伦理,弑兄即可,何必迎他回城?在场的诸位,你们是要继续跟随这群站在千万百姓头上吸血的贵族世家,还是愿意追随朕?”
“朕有生之年,必让天下再无饥民与战乱。”
“朕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赵凌大步上前,目光扫过那些臣子的门客下属,声音仿佛穿越古今,气吞山河:“你等可愿追随?”
大臣们的门客和下属都是“士农工商”中的士,这些士大都有些学识和独特的能力,他们之所以投靠这些贵族世家,也是希望得到赏识,发挥自己的能力。
谁又不想入主朝堂?
士为知己者死,但如果自家主上是个反复无常,忤逆犯上的小人,而他们面前又站着一个气吞山河,雄心壮志的帝王,他们该怎么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好好好!”一位大臣的门客嘴里念叨着赵凌刚才说的话,连连喝彩,跪地俯首,声音铿锵有力,坚决不已,“愿为陛下效死!”
随着一人跪下,大臣们手底下的门客纷纷跪地称臣。
就连之前反叛到大臣这边的罗网杀手也都跟着跪下誓死效忠。
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家主上都是些什么人?
这些人最大的追求大概就是讨得一块封地,为家族繁荣昌盛而奋斗。
脑子里面想着的也都是朝堂权谋斗争,利益的划分。
赵凌方才那番话又是何等格局?
跟着赵凌,当立不世之功!
还有那句,不问出身,皆可入朝为官。更是让这些出身贫寒的人眼中有了光。
赵凌除了不遵祖制,在这些士的眼中几乎找不到任何的不是。
其实谁人当皇帝,跟他们又有多少关系呢?
赵凌如果真的能做到他所说的那些,就算他真的是造反,那也肯定跟着反了啊!
一时间,宫门前原本是来围堵和诛杀赵凌的人纷纷跪倒,赵凌不费一兵一卒,甚至没有让盖聂出一剑,就收服了大臣们带来的门客属下,只留下那一群人在原地无能狂怒。
有人呼天抢地骂赵凌,可翻来覆去也就只是他不遵祖制,不孝那一个点。
这些谩骂声也被一声声愿意效忠的声音所淹没。
赵凌望着跪在地上的这群人,伸出右手,虚压了一下,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那些哭得眼泪鼻涕一脸,无能为力的大臣们。
“你等,自刎吧!朕就不株连无辜了。”
赵凌扔下这么一句话,便朝城门方向走去,盖聂和王离紧随其后,跪在地上的那些人也纷纷为他让出一条道来。
“陛下!孟良弼等乱臣皆已自刎,上万士卒对二公子俯首称臣。”
嬴政在密室之中还在思索将来该怎么处置那些贵族世家才不至于让朝堂动荡,密探的消息就传来了。
“章邯做得很好,既然这样,随朕出去吧,朕的这位二公子也是个可造之材啊。”嬴政起身大笑,既然扶苏没死,出去问问赵凌不就清楚了?
此次虽然没能试探出扶苏的才能,但也除掉了赵高李斯等心怀叵测的奸臣,还把赵凌这小子给诈了出来,收获甚丰啊!
密探不敢拖沓:“陛下,章邯将军并未出手,孟良弼等人是在二公子的言辞之下羞愤难当,自刎谢罪而死,那些士卒也都是听了公子一番话之后归顺的。”
“嘶——”嬴政起身愣了半天,倒吸了一口凉气,又坐了回去,“你与朕细讲!赵凌公子究竟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密探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一告知,不敢有丝毫遗漏。
嬴政脸上的神情愈发复杂起来。
他在密室之中已经两次设身处地为赵凌想应对之策,若赵凌真的都像他说的那么做了,便已经是大才了。
赵凌做了什么?
嬴政细细回想,越想越是心惊。
赵凌带着盖聂这位举世无双的剑圣,盖聂却只是杀了赵高,其他时候并未动手。
赵凌的胆色气魄已经远远超出嬴政的想象。
仅仅用一番言辞便让一众反他之人自刎,更降服上万人,这样的表现比起当年的蔺相如也不遑多让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嬴政再次深吸了一口气,他没想到赵凌会说出这样的话。
而且当着所有人的面直接戳破了贵族世家想要推行分封制的原因。
他是要正面对抗所有的贵族世家吗?
要知道那些军中大将也有很多是六国贵族的后裔,这样做极有可能引起兵变。
嬴政何尝不知道贵族世家想的什么?
他身为皇帝,却不能动那些人,因为一旦动了,大秦根本无法一统天下。
这小子还没当上皇帝,一天的时间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
气魄胆识,他的雄心壮志都令嬴政感到欣慰。
可是任由他继续这么闹下去,整个秦国都会散掉。
就那些大臣手底下的门客士卒,没有战甲战马,没有兵器,就算有十万人又能如何?
一旦兵变……
赵凌如今的种种表现都让嬴政动了立储之心。
扶苏不如他啊!
大秦祖制是嫡长子继位,扶苏也是德才兼备,只可惜受儒家影响太深,若他继位,说不定真会推行分封制……
县郡制的推行可是嬴政排除万难才有今日之成效,他实在不希望自己死后,大秦又彻底变天。
嬴政正想着这个问题又有密探来报。
这密探激动得说话都有些结巴:“陛……陛下!咸阳城外出现数十万兵马!”
嬴政眉头紧锁:“数十万?蒙恬难道擅离职守,带兵从上郡回来了?”
“不……领军之人不是蒙恬将军。”
密探的话刚说完,就听到震天的巨响传来,密室之中的嬴政隐约感觉到地面在颤动。
……
申时未过,酉时将至,夕阳西下。
韩信已经带领三川郡十万兵马行至咸阳城下,沿途的县郡的守军见到他们,根本就无需怎么打。
他只需言明自己是奉二公子的命令前往咸阳铲除奸逆。
那一万死囚营骑着披甲战马,装备更是精良,仅仅是那股肃杀之气本就便令人胆寒。
红衣大炮在城墙之外轰上两炮,吓得守军魂飞魄散。
韩信更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粮食招兵买马,威逼利诱之下,一路扩军,等到了咸阳城下,兵马已经超过三十万。
咸阳城城墙之上,守军们在蒙毅的指挥下严阵以待,但哪怕是蒙毅看到城外那黑压压的一片重骑兵也都头皮发麻。
他们大秦什么时候有如此精良的骑兵了?
三十万大军根本看不到尽头,城外的军队除了偶尔传来几声马嘶,便再也听不到一点声音,军纪严明,可见一斑。
蒙毅连忙命人拉起护城河的吊桥,紧闭城门,准备滚油和箭簇,随时准备应战。
蒙毅在城墙之上高喊:“你等是何处的兵马,擅入咸阳城,可知此乃死罪?”
秦国已经统一天下,蒙毅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哪来这么多重骑兵,而且都兵临城下了,自己竟然没有收到消息。
赵凌慢悠悠走过咸阳城的街道,除了盖聂和王离,身后还跟着刚刚归顺他的士卒们。
城墙之上已经点燃烽火,升起狼烟,城中将士纷纷朝城门聚集,他们早已得到命令,不必管赵凌等人。
在他们看来,赵凌身后那些士卒如果上了战场,只需一个冲锋便散了,根本没什么实际战力,目前要紧的只是外面突然出现的大军。
“你!站住!”赵凌随手抓住了一个赶赴城门的将士,说道,“你让蒙毅来见朕,告诉他别怕,外面的大军都是朕派来的,不必惊慌。”
那将士满脸不可思议地望着赵凌,跪地应了一声喏,这才连忙冲上城墙。
赵凌身后的士卒们也大为震惊,他们以前几乎都没听说过赵凌有什么作为,甚至都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今日初见,便被其折服。
但大军直抵咸阳城外,还引起如此大的动静,外面又有多少军队?
如果让他们登上城墙看一眼,胆小之人怕是要被吓破胆了。
蒙毅在城墙之上指挥士兵做城防准备,一个将士在急匆匆来到他近前,纳头便拜:“蒙将军,二公子说城外的大军是他的人,请将军去见他。”
周围的将领纷纷侧目,面面相觑。
赵凌今日的表现的确很惊艳,但据他们所知,赵凌不过是三川郡的郡守啊,始皇帝当年也只派了一千护卫军给他。
他从哪召集如此数量的大军?
而且看城下那军队的装备之精良,把他们咸阳城的禁军都比了下去。
要养这么多的人,得多少粮食暂且不说。
那上万的马匹从何而来?
还有武器装备!
这么多年来,赵凌更是泯然于众人,没有泄露一点风声,如此想来,该是何等手段?
他相信蒙武提点之后,赵凌会改变他的想法。
“喏!蒙武出去之后就与二公子谏言。”蒙武有将赵凌设立科农院,以及新设科农令等一系列政令说出。
嬴政也是大为满意:“三年一任,随机更换。”
“彩!”嬴政龙颜大悦,“科农令权势过大,地方郡守必定巴结,若长期在一处任职,容易被当地世家贿赂或割据一方。”
“看来他对科农院相当重视。”嬴政命令道,“章邯,限你一日之内查清陈平生平,朕要知道陈平又有何才干,还有农科院究竟是干什么的!”
嬴政的命令下达完后,蒙武又幽幽说道:“陛下,二公子原本打算将阿房宫赐给农科院作为府衙,后经大臣们劝谏,才让西文彦重新选址,但阿房宫已经被停止修建。”
嬴政脸上的笑容逐渐散去,眼神也变得凌厉起来:“阿房宫乃朕之行宫,赐给农科院做府衙,他在想什么?”
到了嬴政这种地位,权势早已登天,阶级威望,以及死后声誉才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赵凌可以犯错,可以随随便便任用张良,甚至推行新政,这些对嬴政来说都不算什么,但将他的行宫停下来,之前还打算赐给臣子当府衙,这是在打他的脸啊?
他是想说自己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吗?
就他仁德,把朕的行宫赐给臣子当府衙,他关爱臣子是吧?
嬴政不能接受的是,自己死后,所下达的政令就这样被后世子孙所推翻,这无疑是在抹黑他。
嬴政脸色有些难看,但也没过于追究这个问题,便让蒙武继续说下去。
“二公子一阵逼问,让西文彦说出,陛下未曾立后,故扶苏公子仅仅是长公子,而非嫡长子,二公子封王氏为皇太后,并下令后宫不得干政。”
嬴政闻言,脸上怒气又消散了不少,他在密室中听到赵凌这些消息真的是,时而笑,时而怒,真不知道这位二公子到底是忤逆还是孝顺,他究竟是愚蠢还是天纵之才。
密探也很是时候地进来,禀道:“陛下!二公子出城了,城外大军正在散去。”
嬴政脸上神情变幻莫测,这么快就撤军了?
咸阳的确暂时被赵凌掌控,但他在朝堂之上已经说了,两日之后迎扶苏回咸阳。
他的一番政令何其粗暴,他是动了多少人的利益,自己一点都不清楚吗?
他本人在咸阳又无根基,大军围城两日就撤军,扶苏回到咸阳,怕是又要再起风波了。
“陛下!二公子令孟西白三族嫡长子随军出咸阳,前往各郡县开仓放粮,并允许他们不回咸阳,不限归期。”
嬴政原本以为大军围城一日散去便是赵凌的极限了,没想到更狠的还在后面。
“他疯了吗?他难道不知将三族嫡子尽数留在咸阳是为了什么吗?他门下张良竟也不知劝谏,如何能担任丞相一职?”
嬴政顿时不能理解赵凌的所作所为了。
逼得三大氏族开仓放粮这件事上,嬴政的确很欣赏他的铁血手段,但这其中何尝不是存在风险?
大秦北有匈奴,西有羌人,南有百越,饥荒之年,开仓放粮没错,但三大氏族开仓放粮后,若遇军粮告急又该如何应对?
难道让大秦前线的将士们饿着肚子跟人打仗?
更疯狂的就是将三大氏族的嫡长子放出咸阳。
他难道不知道无论是之前六国贵族还是三大氏族之所以留族长和嫡子在咸阳,就是相当于人质吗?
也不怪西文彦能担任九卿之首的常奉,说话就是好听。
孟巍然和白祁也跟在后面拱手道:“臣无异议。”
赵凌满意地笑了起来,冯去疾他们一时间都不敢说话。
朝堂上现在的局势过于诡异,他们根本想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西文彦他们的转变太大了。
蒙武满脑子想的都是锦囊里面的三封信和三件东西。
西文彦他们如今在赵凌面前就是言听计从,蒙武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自然不会再发表任何的意见。
淳于越张了张嘴,正要说话,却与赵凌目光对视了一眼。
赵凌眼底藏着笑意,那笑意太温和了,好像在说,你快反对啊!你快死谏啊!
你死谏,我就听你的。
淳于越艰难开口:“臣有……无异议。”
“嗯?”赵凌眼底闪过一丝疑惑,“淳于仆射有异议?”
淳于越大声说道:“臣无异议!”
他敢打赌,只要他说出有异议三个字,赵凌绝对会让他后悔。
他敢死谏,赵凌绝对敢赐死!
他可不是西文彦他们底蕴深厚,他是扶苏的老师啊,赵凌登基,他的地位何其尴尬?
冯去疾也很识趣,不等赵凌问他,拱手道:“臣无异议!”
他在等,他想看看赵凌后面究竟想干什么。
赵凌没有问蒙武他们一众武将,目光再次落在西文彦身上:“西文彦常奉,三位也看了朕写给三位的信了,还有九州神石,三位也过目了吧?朕欲用三颗九州神石以及若干奇珍异宝换取三族这些年屯的粮食,三位可同意?”
西文彦点头,却单膝跪地,拱手之后,慷慨激昂地说道:“陛下赐九州神石与我等,我等自当开仓放粮,救济苍生,陛下又何须还拿奇珍异宝,这岂不是折煞我等?”
孟巍然真的佩服西文彦,这么一说,九州神石岂不到手了?
奇珍异宝能比得上代表大秦三十六郡的九州神石吗?
孟巍然连忙附议:“臣谢陛下赐九州神石,愿开仓放粮,救济天下饥民,领大秦子民度过灾年!”
白祁也赶紧跟上:“臣亦愿开仓放粮,救济天下!”
赵凌大悦:“三位爱卿心怀天下,乃我大秦之福!朕赐你三人一人一枚九州神石!孟西白三族真乃我大秦顶流砥柱,朕在信中说所税收可再减半成!望三位遵守约定,朕派往各县郡的门生,还劳三位照拂!”
西文彦大喜过望,连忙说道:“陛下的门生,臣等自当好生招待,此乃臣等本分。”
冯去疾和淳于越等人听得一头雾水,赵凌与三大氏族看起来同气连枝了啊,他们究竟达成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协议?
赵凌说的税收是什么?
不过减区区半成税收,为什么西文彦像是获得了亿万家财?
赵凌会将他的门生派往各县郡,又是想干什么?
不知内幕的官员全都疑惑地看着西文彦他们三人。
那什么九州神石恐怕就是无稽之谈,重点是赵凌许给了他们什么好处吧。
赵凌冲张良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张良丞相,请三川郡学子吧!”
张良一声令下,殿外三川郡学子如鱼贯入,纷纷站在殿上。
这些三川郡学子基本都是赵凌的学生,赵凌教他们天文地理,物理化学,还有粮食种植,以及经济学、心理学。
这些学子都精通其中一道,张良他们也知道这些人的本事,经过昨夜商讨,早已想好了他们的职位,今天不过是当着众人的面给他们赐官而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