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猫的诡影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霁椰”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1.手术刀划开皮肤的瞬间,我闻到了铁锈般的血腥味。这是今天第三具尸体,中年男性,胸口贯穿伤。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解剖室的灯光惨白,照得瓷砖地面泛着冷光。当我摘下手套时,指针刚好指向九点十五分。走出殡仪馆时,雨已经小了些。路灯在水雾中晕成模糊的光斑,我缩了缩脖子,突然听见绿化带里传来细弱的叫声。蹲下身,看见一只三花幼猫正蜷缩在冬青丛里,右前爪血肉模糊,显然是被车轮碾过。“别怕。”我脱下外套裹住它,小猫的体温透过布料传来,急促的颤抖让我想起停尸房里那些冰冷的躯体。附近的“爱宠诊所”招牌还亮着,玻璃门上贴着“24小时急诊”的霓虹字,在雨夜显得格外温暖。推开门时,消毒水的气味扑面而来,但底下似乎混着一丝奇怪的腥甜。穿白大褂的男人从里间出来,...
《猫的诡影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1. 手术刀划开皮肤的瞬间,我闻到了铁锈般的血腥味。
这是今天第三具尸体,中年男性,胸口贯穿伤。
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解剖室的灯光惨白,照得瓷砖地面泛着冷光。
当我摘下手套时,指针刚好指向九点十五分。
走出殡仪馆时,雨已经小了些。
路灯在水雾中晕成模糊的光斑,我缩了缩脖子,突然听见绿化带里传来细弱的叫声。
蹲下身,看见一只三花幼猫正蜷缩在冬青丛里,右前爪血肉模糊,显然是被车轮碾过。
“别怕。”
我脱下外套裹住它,小猫的体温透过布料传来,急促的颤抖让我想起停尸房里那些冰冷的躯体。
附近的“爱宠诊所”招牌还亮着,玻璃门上贴着“24小时急诊”的霓虹字,在雨夜显得格外温暖。
推开门时,消毒水的气味扑面而来,但底下似乎混着一丝奇怪的腥甜。
穿白大褂的男人从里间出来,镜片后的眼睛弯成月牙:“这么晚还带宠物来看病啊?
我是张医生。”
他的声音像浸了蜂蜜,可当他接过小猫时,我注意到他手腕内侧有一道细长的疤痕,颜色泛白,像是旧伤。
诊疗台上的小猫发出微弱的喵叫,张医生的手指按在它溃烂的爪子上,动作轻柔得过分:“外伤处理不难,就是得住院观察几天。”
他抬头时,镜片反光遮住了眼睛,“不过您这猫啊,伤口有点奇怪,像是被人为划伤的。”
我心里一动:“人为?”
作为法医,我见过太多人为造成的伤害。
张医生笑了笑,露出整齐的白牙:“开个玩笑,可能是流浪时被铁丝刮的。”
他转身拿药箱时,白大褂下摆扬起,我瞥见他脚踝处有块青紫色的瘀斑,形状不规则,像是被什么重物砸过。
离开诊所时,雨已经停了。
夜风带着潮气钻进领口,我回头望去,诊所的灯光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刺眼。
玻璃上倒映着张医生的身影,他正低头摆弄着什么,手指在诊疗台上快速翻动,像在处理某种精细的物件。
回到家后,我翻出手机里的照片。
那是在诊所等待时偷拍的角落:一个玻璃柜里摆着几个福尔马林标本,表面看是猫狗的器官,但其中一个透明容器里,漂浮着的物体边缘有细密的绒毛,更像是人类的指尖。
2.
医,我见过太多人性的阴暗面,但此刻掌心的温度提醒我,总有些生命值得被拯救,哪怕是一只受伤的小猫,也能成为揭开真相的钥匙。
怀里的小猫发出咕噜声,阳光洒在它斑驳的毛发上,像撒了一把碎金。
那些在地下室度过的恐怖夜晚,终将被光明驱散,而我们终将在每一次对生命的敬畏中,寻得正义的曙光。
6.(五年后) 解剖室的LED灯在凌晨三点投下冷光,我盯着第19号尸体胸口的贯穿伤,手术刀切口的弧度精准得令人发寒——和五年前张医生案件的第三具尸体完全一致。
死者是独居老人,指甲缝里嵌着几缕灰黄色毛发,发尾有褪色的烫染痕迹,像极了当年女大学生失踪案的特征。
“林法医,现场有新发现。”
小实习生递来证物袋,里面是半枚带血的猫形吊坠,银链上刻着极小的数字“19”。
我的手指骤然收紧,这个编号格式、吊坠款式,与张医生地下室里第17号瓶子上的标记如出一辙。
窗外暴雨倾盆,我想起昨夜接到的宠物医院报警:三只布偶猫在寄养区离奇失踪,监控拍到穿白大褂的身影,动作优雅如外科医生,临走时在地板上留下半枚带血的指印——那不是动物的爪印,而是人类的拇指纹,边缘有手术刀特有的茧子压痕。
7. “张凡?
高二(3)班的数学课代表,全市物理竞赛一等奖。”
教导主任推了推眼镜,“这孩子父母早逝,跟着姑姑生活,怎么会和失踪案有关?”
他说话时,我注意到办公桌上摆着张凡的作文本,标题是《生命的精密仪器》,内页用红笔标注:“人类心脏瓣膜的构造,比机械表更需要精准拆解。”
下午潜入张凡的出租屋,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实用解剖学图谱》《兽医外科学》,还有五年前张医生案的庭审实录,书脊处贴着便签:“父亲的实验只差一步——哺乳动物的心脏移植兼容性。”
床底铁盒里,18个标着编号的玻璃瓶在月光下泛着冷光,第18号瓶中漂浮着半颗仓鼠心脏,表面插着微型电极,瓶底刻着:“替代人类心脏的第18次尝试,失败于排异反应。”
最令我窒息的是贴在衣柜内侧的照片:五年前庭审现场,张
三天凌晨,我被手机震动吵醒。
诊所发来的视频里,小猫正蜷缩在笼子角落,浑身发抖。
监控画面显示,午夜十二点,一个穿白大褂的身影走进病房,手里拿着闪着银光的器械。
我立刻打车赶到诊所。
推开门时,值班的小护士正在打哈欠:“林小姐?
这么晚……”话没说完,诊疗室传来“砰”的一声巨响。
我冲过去时,看见张医生正弯腰收拾地上的碎玻璃,脚边躺着一只翻倒的试剂瓶,里面的液体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是福尔马林。
“抱歉,手滑了。”
他抬头笑,可镜片后的眼睛里没有一丝歉意。
我注意到他脚边有张撕碎的纸片,蹲身捡起时,心跳几乎停住:那是一张打印的人体解剖图,上面用红笔圈住了心脏的位置,旁边标注着“第17号”。
“林小姐对解剖学感兴趣?”
张医生的声音突然凑近,热气喷在我后颈,“我以前在医学院学过人体解剖,后来觉得动物更单纯,就转行了。”
他的手指划过我手中的纸片,指甲修剪得异常整齐,指尖有淡淡的防腐剂味道。
那天夜里,我带着小猫回家。
路上,它突然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挣脱我的怀抱跳到地上。
<借着路灯,我看见纱布下渗出的血迹里,混着几根细小的金属丝——那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缝合线,材质特殊,通常只在人体手术中使用。
更让我心惊的是,小猫的伤口边缘呈现出“生活反应”:红肿、渗液,说明受伤时它还活着。
而张医生在处理伤口时,竟然没有打麻药——这种行为,对一个兽医来说,简直是违背职业道德的暴行。
回到家,我翻出法医笔记,对照小猫的伤口:切口整齐,深度均匀,显然是锐器所致;伤口周围有灼烧痕迹,像是被某种消毒工具处理过。
这些特征,和上个月那具无名女尸身上的伤口惊人相似——当时我们推测,凶手使用的是手术刀,并且在作案后对伤口进行了专业处理。
手机再次震动,是诊所发来的账单。
金额异常高昂,项目里除了常规治疗,还有一项“特殊护理”,收费栏写着“1700元”。
数字让我心头一紧:17,正是解剖图上标注的编号。
4. 第四天,我
凡躲在姑姑身后,眼中映着展柜里的第17号猫心标本,嘴角扬起近乎偏执的微笑。
照片下方用红笔写着:“父亲错在低估了人类的脆弱,而我会证明,动物的生命力能拯救人类。”
8. 私立高中的生物实验室飘着淡淡福尔马林味,我在储物柜深处找到带密码锁的铁皮箱,输入张凡生日——与张医生被捕日期相同,锁“咔嗒”打开。
里面是十二本实验笔记,最新一页停在三天前:“第19号实验体(人类)已获取,心脏瓣膜数据匹配度73%,需活体观察24小时。”
配图是老人胸口的切口,旁边画着改良版的微型电极,与五年前张医生的设计相比,精密程度提升数倍。
铁箱底层压着张泛黄的处方单,开具日期是张医生入狱后第三周,用药人是“张凡,14岁”,诊断结果:“创伤后应激障碍,伴随严重的解剖学强迫思维。”
主治医生签名栏,是当年为张医生做精神鉴定的同一位专家——巧合得令人毛骨悚然。
窗外传来野猫的嘶叫,我突然想起张凡作文里的一句话:“猫的心脏跳动频率是人类的两倍,它们的胸腔里,藏着比人类更顽强的生命密码。”
9. 第七次宠物失踪案发生在雨夜,我在废弃宠物诊所旧址蹲守,透过破玻璃看见穿校服的身影正弯腰处理什么。
张凡的白球鞋踩过积水,手电筒光扫过水泥地面,那里躺着一只三花流浪猫,右前爪缠着带血的纱布——和当年我救下的那只小猫,连伤口位置都一模一样。
“林法医,您来得正好。”
他抬头微笑,镜片后的眼睛像极了张医生,“这是第20号实验体,您看它的心脏,比普通猫多一根冠状动脉,简直是完美的移植模型。”
手术刀在他指间翻转,寒光映着暴雨冲刷的窗玻璃,“父亲错在暴露了人类实验,而我选择从宠物开始——它们失踪后,主人只会贴寻猫启事,不会联想到连环杀人案。”
我握紧警枪的手在发抖,他校服口袋里露出半截注射器,标签上写着“新型麻醉剂·张凡改良版”。
五年前的记忆涌来:张医生被捕时说“生命不分贵贱”,而此刻他的儿子正用更精密的手法,践行着扭曲的生命哲学。
“您知道
吗?”
他突然逼近,手术刀抵住我颈侧,“父亲的实验笔记里,最后一页写着‘林法医的血型适合做受体’。”
雨水从破洞的屋顶滴落,砸在他镜片上,“现在我有了更好的方案——用猫的心脏替换人类坏死的器官,而您,是最理想的观察对象。”
10. 张凡的匕首划破我袖口的瞬间,警笛声从远处炸响。
他愣住的刹那,我踢翻脚边的福尔马林瓶,玻璃碴混着药液在地面蔓延,映出他惊恐的倒影——那是属于17岁少年的、转瞬即逝的脆弱。
“你父亲顶罪时,是不是说所有实验都是他一人所为?”
我按住出血的手臂,看着警察冲进破屋,“但你笔记本里的电极设计图,比他的版本先进五年,还有这瓶麻醉剂的化学式……”我指向他掉在地上的注射器,“一个高中生,怎么可能自学成这样?”
他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和张医生如出一辙的疯狂:“父亲在执刑前给我寄信,每封信的邮票齿孔都藏着摩尔斯电码,他教我解剖学、药理学,还有……”他盯着我口袋里露出的猫形吊坠,“如何用宠物失踪案掩盖人类器官实验。
那些标着编号的瓶子,前16号是他的成果,17到19号是我的,而第20号……”他看向被警察抱走的三花猫,“算是我们父子真正合作的开始。”
11. 三个月后,市立博物馆的“罪证展”上,张凡的20个玻璃瓶与张医生的17个并排陈列。
第20号瓶里,三花猫的心脏表面缠着微型电极,瓶底刻着两行字,上行是张医生的笔迹:“动物实验是人类医学的阶梯”,下行是张凡的字迹:“阶梯的每一级,都需要活体数据。”
我抚摸着身边打盹的三花老猫,它右前爪的义肢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
五年前救下的小猫,如今成了张凡案的关键证物——它颈侧的肉瘤里,嵌着张凡植入的微型追踪器,记录着他每次作案的时间与坐标。
“生命不分贵贱,”实习生看着展柜喃喃自语,“但总有人把生命当成可以拆解的精密仪器。”
我望向玻璃上自己的倒影,突然想起张凡被捕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你知道吗?
我的DNA里,有父亲的解剖学天赋,也有母亲的兽医基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