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杨云姜梅的现代都市小说《结局+番外让我弑母换荣华?这世子不当也罢!杨云姜梅》,由网络作家“老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杨云在侯府生活这么多年,见过不少世面,当然不会被青山村的阵仗吓住。他整整衣冠,迈步走到老者身前一丈左右,躬身行礼。“后辈杨云,见过族老。”族老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青山村的年轻人对他很尊重。像杨云这样,懂得规矩,知道怎么行礼的人却没有几个。他抬手虚扶一下,示意杨云直起身子。“不必多礼。你和你娘刚回青山村,可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青山村的条件不能跟侯府相提并论,杨云不习惯的地方多的是。他面上却没有丝毫不满,垂首回道:“多谢族老关心。青山村是我家,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杨云听得出来,族老对他虽然满意,字里行间却有几分疏远之意。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二叔杨玉昭,在族老面前说过些不好听的话。他得想办法把这个印象扳回来,不然母子二人连唯一的落...
《结局+番外让我弑母换荣华?这世子不当也罢!杨云姜梅》精彩片段
杨云在侯府生活这么多年,见过不少世面,当然不会被青山村的阵仗吓住。
他整整衣冠,迈步走到老者身前一丈左右,躬身行礼。
“后辈杨云,见过族老。”
族老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
青山村的年轻人对他很尊重。
像杨云这样,懂得规矩,知道怎么行礼的人却没有几个。
他抬手虚扶一下,示意杨云直起身子。
“不必多礼。你和你娘刚回青山村,可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
青山村的条件不能跟侯府相提并论,杨云不习惯的地方多的是。
他面上却没有丝毫不满,垂首回道:
“多谢族老关心。青山村是我家,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
杨云听得出来,族老对他虽然满意,字里行间却有几分疏远之意。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二叔杨玉昭,在族老面前说过些不好听的话。
他得想办法把这个印象扳回来,不然母子二人连唯一的落脚地都要丢掉。
族老杨四德对杨云的回答很满意,瞟一眼站在另一边的杨玉昭,清清嗓子说:“姜梅,杨云,知道叫你们两个来祖庙干什么吗?”
被叫到名字的姜梅身子微微颤一下,弱弱地开口,“我......我不知道。”
杨四德挺起腰杆,脸色庄重肃穆地说:“姜氏,你与杨玉明十八年前成婚,当时我还吃过你的喜酒。”
“只是我没想到,玉明死后,他儿子的身份却出现问题。”
“今天我当着列祖列宗的灵位问你,姜氏,杨云是杨玉明的儿子吗?”
凡是家族,血脉都是头等大事,源流必须清晰可靠。
之前青山村的人都以为,杨灿是杨玉明的骨血。
没想到,姜梅却搞出个惊天秘密,
杨灿是天应府侯爷的儿子!
她带着杨云回来,杨家的人害怕她再来一回。
杨四德才在祖庙议事,以正视听。
姜梅没经过这种事,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低声啜泣。
杨云走到姜梅身边,目光坚定地看着杨四德朗声问:
“小子斗胆,敢问族老,我若不是杨玉明的儿子,为何要回到这个偏僻的山村?”
“刚才在我家,我已经跟二叔解释过一遍。”
“我当着族老及全村的人再说一遍。”
“从今天开始,杨玉明是我的父亲,日后每逢清明重阳,我都会去他坟前洒扫祭拜!”
“如违此誓,祖宗不佑!”
祖庙中的人神色一凛,以祖宗之名起誓,这份量相当重!
连一直心怀疑虑的杨玉昭都相信几分,心中想着该用另外一个办法,拿到那块地。
杨四德见杨云的话掷地有声,轻声跟几个族老商议几句,最终点头,
“既然你敢以祖宗之名发誓,从今以后,你是我青山村杨家的人!”
“来人,把族谱请出,将杨云的名字誊写上去!”
杨玉昭已死,以青山村的条件,根本没办法证实杨云是不是他的儿子。
在这种情况下,杨云的誓言,反而是一种比较有力的证据。
何况,杨玉昭在青山村都不算有钱,没有哪个大小伙子,会主动认他做爹。
见杨四德将他的名字誊写在族谱上,杨云扶着姜梅缓缓站起来。
从今天以后,他的身份再也不是问题。
杨四德将名字写好,看向杨云的眼光中多几分亲近,
“杨云,日后在村里遇到什么难处,尽管开口,大家会一起想办法帮你解决的。”
杨云扶着腿软的姜氏,冲着杨四德躬身致谢,
“多谢族老关怀,如果没有别的事,我和我娘先回去了。”
母子二人刚回到青山村,还有很多事要忙。
杨四德轻轻点头。
今天最重要的事是杨云的出身问题,既然已经搞清楚,那可以散会回家了。
没想到众人刚准备离开,却见一直伫立不动的杨玉昭上前一步,冲着杨四德拱手说:
“族老,我有件事要说!”
刚准备起身的杨四德又坐回去,看着杨玉昭满脸笑容地说:“玉昭,你有什么事?”
作为杨家最有学问的读书人,就算是族老,要给杨玉昭三分面子。
杨玉昭从怀中拿出一张字条,双手呈给杨四德,侧头看着杨云母子说:
“族老,玉明生病之时,曾向我借过十两银子,约定一年之后归还。”
“只是没想到还钱之日刚到,玉明撒手人寰。”
“当时我想姜氏一人生活不易,故此没有着急追讨。”
“而今玉明的儿子回来,父债子还,他应该把这十两银子还我。”
十两银子!
这已经是庄户人家一年的收入!
四周的杨家人议论纷纷,没想到杨玉昭和杨玉明的感情这么好,这么多钱说借就借!
唯有杨云眼睛微眯,刚解决出身问题。
杨玉昭又拿出一张借条催他还钱。
此人为得到父亲留下来的房子,真是贼心不死!
祖庙中的族老看看借条,都认为没有问题,接着递给姜梅。
“姜氏,你是否知道此事?你看看借条上的指印,是不是玉明的?”
姜梅不知道丈夫背着她,借过这么大一笔钱。
她用颤抖的手接过借条,仔细看半天后确认,这确实是杨玉明的指印!
“娘,借条有问题吗?”杨云见姜梅久久不语,低声问道。
姜梅歉意地看杨云一眼,早知道青山村有这么多麻烦,她不会带他回来。
只是木已成舟,再后悔也没什么用。
姜梅只能闭着眼睛,艰难地点点头。
杨云眉头紧皱。
十两银子,这对以前的他,只是随手打赏下人的小钱。
但他不再是天应府世子,十两银子成一个天文数字。
一边,杨玉昭看到姜梅点头,心里都要乐出花。
这张借条是杨玉明病重之时,稀里糊涂签下的。
杨玉昭根本没有把钱给他!
杨玉明死去,事情真相已经无人知道,杨玉昭说什么是什么!
想到这里,杨玉昭故作大度地对杨云说:
“看在同族的份上,你们要是拿不出钱,用那几间破草屋顶账,我吃点亏就吃点亏。”
杨成罡眉头紧锁,目光在杨云脸上来回打量。
这个儿子,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不同?
往日里最是贪恋荣华富贵,这会儿却要为一个下贱的婢女放弃一切?
“呵!”余氏冷笑一声,凑到杨成罡耳边低语,“老爷你看看,这对母子一丘之貉,都是贱骨头!”
“当初那贱人勾引你,这逆子也学她那般无耻!”余氏心中怨毒翻涌。
她让杨云打姜梅,正是要让这个害她失去儿子十八年的贱人,尝尝生不如死的滋味。
这个贱人,害得她的亲生儿子与她离心这么多年,还让她白白养大一个贱种。
不让杨云杀掉姜梅,难解她心头之恨!
“你少在这里装模作样!”杨灿突然开口,声音尖利。
“这些年,我在乡下吃不饱穿不暖,全都是你们母子害的!”
“你们占着我的位置,享受着我的一切!装什么慈悲?”
杨成罡眼神一凛,拍了拍杨灿的肩膀:“放心,为父必定给你一个交代。”
他转向杨云,沉声道:“刚才的话,当我没听到。”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天应府自有家规,按规矩,打姜梅五十鞭,再向你弟弟道歉。”
杨云毕竟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从小当作嫡子尽心尽力地抚养长大,要说完全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
至于姜梅......生死有命吧!
杨云低头看着手中的牛筋鞭子,心中一颤。
这等刑具,五十鞭下去,别说是一个弱女子,哪怕铁打的汉子也活不成。
“一切都是因你不检点而起!”
杨云深吸一口气,据理力争,“若非你玷污我母亲,何来今日之事?”
“逆子!”杨成罡勃然大怒,“我看,你是真不想活了!”
“老爷息怒。”余氏适时开口,眼中闪过一丝阴毒,“都是那狐狸精勾引你在先,才酿成大错。”
“云儿......”姜梅见亲儿子为她甘愿放弃一切,颤抖着声音道,“你有这份心,娘知足了!快打吧,打娘几鞭子。”
杨云猛地将鞭子摔在地上:“你是我亲娘,打你要天打五雷轰!”
“少在这装母子情深,恶心!”杨灿冷笑一声,快步上前捡起鞭子,“你不打,我来!”
话音未落,鞭子已经狠狠抽向姜梅。
杨云连忙扑上前去护住母亲。
那一鞭重重抽在他脸上,皮开肉绽,血痕触目惊心。
“她......她也养过你十八年......”
杨云忍着剧痛,死死盯着杨灿,“你怎能这么绝情?”
“养我?”杨灿冷笑,“让我在乡下受苦受难十八年,也配说养我?”
“对不起......对不起......”
姜梅泪如雨下,颤抖着手想去触碰杨云脸上的伤,“是娘连累你了,娘不该回来的......”
她猛地转身,朝着大堂的石柱冲去:“来生再见......”
杨云眼疾手快,猛地抱住姜梅:“娘!你能回来认我,我为什么不敢认你?!余生我养你,我会让你因为我而骄傲!”
“凭你?”余氏尖锐的笑声在大堂里回荡,刺耳无比。
“一个被赶出天应府的野种,也敢口出狂言?你拿什么养?拿你的乞讨碗吗?”
她走到姜梅面前,居高临下地睥睨着她,“看看你生的好儿子,为你连荣华富贵都不要,真是和你一样下贱!”
“够了!”杨成罡猛地站起身,怒吼一声,大堂安静下来。
他失望地看着杨云,“你当真要跟这个女人一起?”
杨云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地回答:“是!”
他的目光坚定,没有一丝动摇。
杨成罡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冰冷。
他从腰间取下钥匙,丢在地上,语气冰冷如霜:“那我看你离开天应府,能有什么作为!”
杨云赶忙捡起钥匙,为姜梅解开镣铐。
“老爷,怎么可以让他们轻易离开?”
余氏尖声叫道,眼中满是恶毒,“这贱人害我们的儿子,不能这么放她走!”
“难道要让这个贱人的血玷污我天应府不成?”杨成罡冷冷地瞥余氏一眼,语气中忍不住带一丝厌恶。
杨云心中冷笑,原来不是良心发现,是怕他和母亲玷污天应府!
他抬起头,目光直视杨成罡,“多谢杨将军成全!”
“即日起,你杨云与我天应府不再有任何瓜葛,在外面不许提这三个字,让我天应府蒙羞。”
“你放心,此生绝不踏入天应府半步。”杨云说完,扶着姜梅,头也不回地离开。
“爹!”杨灿不甘心地喊一声,他还没出一口恶气。
“罢了,由他们去吧。”
杨成罡摆手,看向杨灿,眼中满是疼爱。
“今日我宴请满朝文武,告示天下,我天应府真世子回来,宣布你为我天应府世子。”
出天应府。
姜梅看着杨云脸上的伤,心疼不已:“云儿,你的脸......我们先去找大夫看看吧。”
杨云摇头:“娘,哪有钱看大夫?”
姜梅一愣,反应过来,他们身无分文。
她咬了咬唇,说:“那我们先去摘点草药......”
“娘,我没事,一点小伤而已。”杨云轻松地笑了笑。
姜梅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她突然跪倒在杨云面前,哽咽着说:“云儿,是娘对不起你......”
杨云吓一跳,也跟着跪下来:“娘,你这是干什么?你是我娘,怎么能跪我?”
他连忙将姜梅扶起来。
两人的举动引来路人围观,指指点点。
这时,几个趾高气扬的声音传来:“哟,这不是咱们天应府世子嘛?怎么当街下跪啊?”
“什么世子?听说是个野种!”
“哈哈哈,是啊,以前做世子的时候,尾巴都翘上天!让我看看你这副贱样!”
杨云循声望去,是几个衣着华贵的年轻人。
有的手持折扇,有的端着鸟笼,一看是非富即贵。
他认出这几人,正是当初原主还是世子时,经常打交道的几个公子哥。
其中有的还经常被他欺负。
他是世子的时候,他们不敢报复,这会儿......
恐怕要被他们落井下石。
一年时间赚十两银子,听起来很容易,庄户人家一年能赚到这么多。
但杨云还要读书!
文房四宝,课本束脩,全都要钱,把这十两银子全都填进去都未必够。
杨玉昭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不等杨四德开口,追问:“如果一年之后,你还不上钱怎么办?”
听杨玉昭追问,杨云的嘴角微微翘起。
他既然开口,那证明杨玉昭对这个办法心动。
他的眼睛转几圈,郑重其事地对杨玉昭说:
“如果还不上,我家那几间草屋全部归二叔所有。除此之外,我再给二叔打三年白工!”
要是答应,不仅能得到那块风水宝地,还能得一个不要钱的长工!
杨玉昭心中蠢蠢欲动,如果只是一年时间,他也不是不能等。
族老杨四德看看杨玉昭,说:“玉昭,你觉得杨云的提议怎么样?”
杨玉昭冲着族老点点头,装作大气地说:“再怎么说,我和玉明都是兄弟。”
“他儿子要跟我订下一年之约,我这个做叔叔的,也不好不答应。”
“但一年之后,你要还不清,那别怪我这个做叔叔的不讲情面。”
青山村,是个人人都沾亲带故的小村子。
杨玉昭就算再想要杨云家那块地,也得顾忌吃相。
不然名声臭了,以后再想在村子里做点什么难了。
杨四德见杨玉昭同意,起身冲着两人朗声说:“杨云,一年之后的今日,你当还清你父亲欠杨玉昭的十两银子。”
“如果做不到,不仅你们家的房子要归杨玉昭所有,你也要去他家做三年白工。”
“全族之人共同见证,若有违背,以族规罚之!”
杨云和杨玉昭在祖宗灵位前磕头,算是订下约定。
族人见没有其他事,各自回家做事。
杨云也扶着姜梅往茅草屋走去。
杨玉昭看着杨云的背影,眼睛微微眯起。
这一年,他不能让杨云过舒服。
为自身金榜题名,就算是亲侄子,也不能手下留情!
回到茅草屋。
姜梅一脸苦涩地看着儿子,小声说:“云儿,对不起,是我连累你。”
杨云没有把杨玉昭的刁难放在心上。
他乐呵呵地说:“娘,咱们是母子,哪有什么连累不连累?”
姜梅看着儿子脸上的笑容,心中既欣慰又难过。
欣慰的是儿子懂事,知道安慰她。
难过的是她成儿子的累赘,光给他添麻烦。
想到刚才在祖庙中的约定,姜梅脸上泛起坚定之色,认真地对杨云说:“云儿,你尽管放心读书,钱的事娘来想办法。”
青山村做工的地方不多,但姜梅会织布,她可以多织点布卖钱。
杨云起身看看门外,确定没人,关上房门,将郡主和唐铭铭给的银子放在姜梅面前。
“娘,这里有三十多两银子,足够咱们娘俩开销一段时间。”
姜梅看着面前白花花的银子,连忙用袖子盖住,后知后觉地说:
“我想起来了。”
“这是咱们回来的时候,你的朋友给你的。”
盛婉兮和唐铭铭给钱的时候,姜梅在场。
只是她那时候关心杨云的伤势,没注意钱。
杨云让姜梅把钱收好,坐在桌边问道:
“娘,您在青山村住这么长时间,知不知道村里有几位先生?最好有功名在身的那种。”
科举,不光是读书,应试经验也很重要。
要是能找一个有功名的先生,参加科举的时候,能少走不少弯路。
事关儿子前途,姜梅认真地想一会,
“要说我最熟悉的,应该是你二叔,他是咱们村里名声最大的童生。”
杨云毫不犹豫地摇摇头,否定这个人选,
“二叔跟咱们家不对付,我要是跟他念书,肯定学不到东西。”
虽说不知道杨玉昭为什么要他家这几间破房子。
但杨云可以肯定,二叔不怀好意,最好敬而远之。
姜梅想到刚才杨玉昭咄咄逼人的样子,后怕地点点头,继续说:
“除你二叔外,是村东的陈童生,他比你二叔年纪大些,得功名却要晚一点。”
“还有一个是村南的沈童生,他是咱们村最年轻的童生,其他的我不清楚。”
尽管在青山村生活十几年,但姜梅整日操劳,对读书科举这些东西根本没注意。
简单了解一下情况,杨云跟姜梅要五十文钱,去村里酒铺买二斤好酒,光明正大地来到族老杨四德的家中。
杨四德正坐在门口晒太阳。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看起来十分普通的小老头,会是青山村最有影响力的族老。
“族老,杨云有礼。”
杨云站在杨四德身侧行礼,免得挡住太阳。
被太阳晒得昏昏欲睡的杨四德缓缓抬头,眯着眼睛看一会儿才认出杨云,笑呵呵地说:“杨云,是你啊,坐。”
杨云也不客气,在杨四德身边坐下,把手中装酒的葫芦递过去。
“族老,我听说您喜欢喝两口,特意给您打来两斤高粱烧。”
虽说高粱烧不算好酒,但青山村的人喜欢它。
听到有酒,杨四德的眼睛陡然亮起来。
他伸手拿起葫芦,打开盖子,先是凑近闻了闻,又小小地抿了一口,脸上露出满足之色。
一口酒下肚,杨四德抱着酒葫芦,在温暖的阳光中缓缓闭眼。
“说吧,有什么事让我帮忙。”
杨云见族老收下他的酒,也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说:“族老,之前我在祖庙中说,要读书科举。”
“我想问问您,咱们村陈童生和沈童生,学问怎么样?”
杨四德从出生住在青山村,对村里的大事小情了如指掌。
听到杨云问两个童生的学问,杨四德眯着眼睛想一回,慢慢地说:
“陈童生的学问深一点,但他读书读迂,什么事都得按照书上的标准做。”
“沈童生的学问没有陈童生那么深,但他为人和善,村里的孩子大多在他的私塾上学。”
杨云听到,眉头紧皱,不知道该选哪位先生。
旁边的杨四德老神在在地抿一口高粱烧,咧着嘴问:
“是不是在想,跟哪位童生学习更好?”
若掌柜真有什么龌龊的想法,杨云定然会暴打他一顿,从今以后再不来这里卖布!
看见杨云冷峻的面容和略带敌意的眼神,掌柜愣一下,连连摆手,笑着说:“这位小哥不要误会。”
“令堂穿的这件衣服,材料是再平常不过的粗布,颜色刺绣也极为简单。”
“裁剪之后却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么纯熟的技艺,真是让人佩服!”
“在下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请她做我们福兴布庄的制衣师傅,每个月,二十两银子!”
二十两银子!
在场的人都惊得瞪大双眼。
姜梅有些心动,仔细想一下,却摇头拒绝掌柜。
“多谢掌柜抬举,只是我家里有事走不开,只能辜负您的一番美意。”
掌柜给的价格确实很高,但杨云马上要进学,家里不能没人照看。
听姜梅拒绝,掌柜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又举手伸出五个指头。
“大嫂是嫌我给的价格低?我再加五两银子如何?每个月二十五两!”
“这是我能给出的最高价格。”
“整个县城能拿这个数的制衣师傅,屈指可数。”
福兴布庄的掌柜是真想把姜梅招到布庄。
以她的手艺,定然能在富太太,贵小姐中打出名气,到时布庄每个月能多进账数千两银子!
见姜梅还是不为所动,掌柜看向旁边的杨云着急地说:“小哥,你劝劝你娘,这么高的价格,错过可惜啊。”
杨云的眼睛转转,低头对姜梅说:“娘,您是因为我,才不想来这里做工?”
刚才姜梅说家中有事,杨云稍微动动脑筋知道,这事定然跟他有关。
姜梅轻轻点头,小声对杨云说:“你马上要进学,每天起早贪黑地读书,家里没人管你的饮食起居不行啊。”
杨云很想说,他能照顾自身。
但转念一想,哪怕他说得天花乱坠,姜梅也不会听。
他稍微思索一下,脑海中忽然蹦出个想法,转头对掌柜说:“掌柜是看重我娘的手艺,想让她为贵店做衣服是吧?”
掌柜见杨云开口,以为他被价钱打动,连连点头。
“没错,我是诚心想请令堂做我们布庄的制衣师傅。”
杨云嗯一声,用商量的口气说:“既然您真想请我娘,那您看这样如何?”
“以后有制衣的活,您派人通知我娘,我娘拿布料回家去做,做好后给您送过来。”
“当然,您说的二十五两工钱,我们不要,只要每件成衣拿个一成利,你觉得能行吗?”
掌柜稍微想一下,觉得杨云的办法确实不错。
有活多给点,没活少给点,布庄完全不会吃亏。
他冲着杨云拱拱手说:“小哥这个办法不错。大嫂,您觉得怎么样?”
姜梅也想赚钱补贴家用,见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欢欢喜喜地答应。
“掌柜,我们家在青山村,我姓姜,这是我儿子杨云。”
掌柜脸上满是笑意,冲着姜梅杨云拱拱手。
“姜师傅,杨小哥,咱们这算是定好,进屋喝杯茶吧。”
凭空得一个别具匠心的制衣师傅,掌柜心情好得不得了。
姜梅摇摇头,歉意地看着掌柜说:“我们还有些事要办,不叨扰掌柜。”
“日后要是有活,您派人到青山村通知我即可。”
客套几句,姜梅带着杨云,喜滋滋地从福兴布庄离开。
原本只是想卖布,没想到还找到个零活。
以后有活的时候做衣服,没活的时候织布。
这样能赚更多钱,让儿子更好地读书。
母子两人说说笑笑,来到县城最大的书肆文宝坊。
伙计满脸笑容地迎上来,“二位,想买点什么?”
杨云抬头看一下。
书坊中,笔墨纸砚放得井井有条。
各种书籍整整齐齐摆在书架上,空气中有一股淡淡的墨香,沁人心脾。
他不由自主地压低声音,对伙计说:“我想要买些日常练字用的笔墨纸张,还有一套进学的书本。”
想要科举,字迹工整是基本功。
不然文章写得再好,考官看字写得七扭八拐,会被判落。
伙计整日在书房中跟书生们打交道,猜到,杨云是准备拜师的学生。
他打量一下姜梅和杨云的穿着,略微沉吟,说:
“既然是平时练字用,笔可以用十文或者十五文的羊毫,就算写秃,换起来也不心疼。”
“墨的话,买十文钱一锭的大松墨即可,虽然味道有点重,但练字足够。”
“至于纸,我们这里最便宜的是大青白纸,十文一百张,胜在便宜量大。”
“砚台的区别不大,您随便选一块就行。”
“进学的书籍我们这里有成套的,一会儿走的时候拿。”
杨云看看伙计推荐的笔墨纸砚,上手试试质量,确定没问题,一样让伙计来一份。
进学后,先生布置的作业得用笔墨,平时练字,用笔沾水写在石头或者木板上就行。
等伙计包好,杨云没有着急结账,不慌不忙地问:“我过几日准备拜师,你觉得送什么东西比较合适?”
文宝坊是县城内最大的书肆,往来的读书人不知凡几,伙计肯定知道什么拜师礼最好。
姜梅听到杨云的话,秀眉微蹙,带着几分不解地问:“拜师礼不要准备芹菜,莲子,红 豆什么的吗?这里应该没有吧?”
杨云还没说话,伙计笑着开口,“夫人,您说的是束脩六礼,那个是正式拜师时,走过场用的。”
“真正的拜师礼,您还得另备一份,不然大家都送一样的东西,先生怎么会对令郎上心?”
姜梅似懂非懂地点头,没想到小小拜师礼,还有这么多门道。
伙计站在杨云身边,口若悬河地说:“不知道您想拜哪位童生为师?县城和附近村子里的童生,小的都略知一二。”
“您说说名字,要是小的恰好知道,能给您省不少事。”
杨云想想,拜师也不是什么秘密,用不着藏着掖着,对伙计说:“我想拜四方村的周童生,不知道他喜欢什么?”
听到周童生的名字,伙计的脸拉下来,不假思索地脱口问道:“你怎么拜他啊!”
杨玉昭之所以那么看重几间破草屋,是因为他请素月观的清文道长看过。
整个青山村,风水最好的地方是那几间茅草屋。
清文道长亲口告诉杨玉昭,住在那里的人,必然会金榜题名,青云直上!
杨玉明活着的时候,杨玉昭顾及兄弟情分,不好下手。
这会儿杨玉明不在,他想方设法要把那块地弄过来。
姜梅听到杨玉昭要把她的存身之所收走,下意识地喊道:
“不行!要是拿房子顶账,我们娘俩住哪去?”
本来姜梅觉得,让杨云回到青山村跟她吃苦,已经很对不起他。
要是连住处都没有,她真没脸做杨云的娘,只能悬梁自尽。
族老杨四德轻轻点头,冲着杨玉昭说:
“玉昭,大家都是一家人,你看能不能再缓些时日,让杨云慢慢赚钱还你。”
从见杨云第一面开始,杨四德已很欣赏他,见他为难,忍不住替他求个情。
杨四德是杨家族老,德高望重,他开口求情,杨玉昭也得慎重对待。
“原本族老开口,我不应该回绝。但十两银子,杨云得还到什么时候?”
“不如这样,我让人在城里给杨云找份学徒的活。”
“这样他有住处也能挣钱,再给姜氏找个缝补浆洗的活,两全其美。”
这话听得杨家人眼睛放光,能在城里学个手艺,比种一辈子地强得多!
杨玉昭不愧是杨玉明的兄弟,真照顾自家人!
连杨四德也忍不住点点头,看着杨云和蔼地问:“杨云,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你觉得怎么样?”
两人见面虽然不到半个时辰,但杨四德已经看出,杨云是那个真正做主的人。
杨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摇摇头,委婉但坚定地说:“多谢族老,但我不想去城里学手艺。”
杨四德花白的眉毛轻轻皱起。
去城里学徒是条不错的路,就算以后开不成自家买卖。
给别人做个掌柜,也比在村里窝囊一辈子强。
没想到杨云竟会拒绝。
一直盯着杨云的杨玉昭重重哼一声,话语中带着几分严厉。
“不想学手艺你想干什么?是想在村里种一辈子地,还是混吃等死?”
如果不是半路杀出个杨云,以姜梅的性子,杨玉昭早把他们家那块地弄到手。
杨云面上掠过一丝不屑之色,朗声对杨四德说:
“族老,我不是不识抬举,更不是不知上进。”
“恰恰相反,我想读书,我要科举!”
整个祖庙静得针落可闻!
从天应府离开的时候,杨云仔细想过。
他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又没有一技之长,想要出人头地,只有科举一条路走!
前世杨云是文科生,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对他来说是老本行,很容易上手。
杨玉昭大笑出声,指着杨云摇着头说:“读书,科举?杨云,你也不找块镜子好好照照自个儿,你是读书那块料吗?”
有杨玉昭带头,四周的杨家人也开始对杨云指指点点。
“真是不自量力!能去科举的人都是读书种子,他哪有读书人的样?”
“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竟还想去念书!”
“我看他是好吃懒做,不想干活,读书只是个幌子而已!”
杨四德听着四周人越说越不像话,故意清清嗓子,祖庙安静下来。
他仔细打量着杨云,确定他不是在开玩笑,慎重地问:
“杨云,你知不知道,读书是一件很苦的事?”
“你二叔玉昭,鸡叫已起,三更不睡,二十几年来天天如此,他受的苦,不比干活少。”
作为族老,杨四德对家族中的后起之秀十分关注。
杨玉昭吃多少苦才博回一个童生,他全都看在眼里。
要是别人,可能会被杨四德这番话吓住。
但作为从书山题海中拼出来的高才生,杨云脸上不仅没有丝毫惧色,反而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族老,我知道读书是件很苦的事,但我更知道,唯有读书,才是正路!”
祖庙中旁听的杨家人,纷纷流露出不屑之色。
唯有读书是正路?
那我们种田,打猎,做小生意是邪路?
杨四德和杨玉昭听懂杨云的意思。
种田打猎自然是正路,但最后成就太小。
唯有读书,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
见杨云有这样的见识,杨四德忍不住点点头。
这么看来,杨云说不定真能念出个名堂。
杨玉昭眼中却闪过一丝狠毒之色。
杨云这么清楚科举的好处,那他更不能让他读书!
想到这里,杨玉昭轻轻拍几下手,表示对杨云的赞许,紧接着说:
“你说得有理!”
“但读书人行圣贤之道,欠债不还不是读书人该做的事!”
只要不让杨云读书,他哪怕再聪明,也只能默默无闻地老死在村中!
杨四德见杨玉昭没有放过杨云的意思,心中默默叹气。
他有意帮杨云,但杨玉昭手握欠条,占着道理,他想不到办法帮忙。
杨云用眼角余光扫一眼杨玉昭。
十两银子,杨云不是拿不出来。
离开都城的时候,郡主盛婉兮和好兄弟唐铭铭,把身上的钱都给他。
杨云看过,大概有三十两左右。
还清杨玉昭的债绰绰有余。
但杨云清楚,财不露白,青山村虽说住的都是同族亲戚,但也要小心。
不然亲戚全都上门借钱,杨云难做。
片刻,杨云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他冲着杨四德深鞠一躬,沉声说:
“族老,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只是您也应该知道,我们家有些窘迫,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
杨玉昭不等杨云说完,打断他,眼神中带着几分得意。
“拿不出来,那赶快去挣钱!不要眼高手低,还想着读书科举。”
杨四德微微抬手,示意杨玉昭不要说话,他想听听杨云的想法。
杨云瞥一眼面色阴沉的杨玉昭,不慌不忙地继续说:
“我想请族老给我一年时间!一年之后的今日,我保证将二叔的钱还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