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精英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文章精选阅读

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文章精选阅读

糖炒桂圆 著

现代都市连载

《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糖炒桂圆”的创作能力,可以将朱元璋朱拓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内容介绍:边的账房先生,因为这次进的货物多,所以把他们带上了。”“哦哦,上次你们卖了多少银子?”徐达也不隐瞒:“一共卖了一万多两。”朱拓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比自己心黑多了。“那这次你们打算进多少货物?”“三万两。”一听这个数字,朱拓顿时换笑容更盛了,大声吩咐道:“小二,把你们店里拿手的好菜都上来,还有好酒,再叫......

主角:朱元璋朱拓   更新:2024-02-18 23:1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拓的现代都市小说《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文章精选阅读》,由网络作家“糖炒桂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糖炒桂圆”的创作能力,可以将朱元璋朱拓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内容介绍:边的账房先生,因为这次进的货物多,所以把他们带上了。”“哦哦,上次你们卖了多少银子?”徐达也不隐瞒:“一共卖了一万多两。”朱拓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比自己心黑多了。“那这次你们打算进多少货物?”“三万两。”一听这个数字,朱拓顿时换笑容更盛了,大声吩咐道:“小二,把你们店里拿手的好菜都上来,还有好酒,再叫......

《被贬戍边三年,大明皇帝亲自接我回宫文章精选阅读》精彩片段


其他几个人打量年轻的肃王,一个个惊讶不已。

这肃王的胆子这么大的吗?

朱拓笑着问道:“徐老哥啊,这次来岭南做什么事啊?”

徐达定定神,说道:“上次托肃王殿下的福,那些东西的销路不错,这次来岭南正打算多进一些货。”

“好说,好说。”朱拓哈哈大笑:“你们还没吃饭的吧?走,咱们换个地,城里有家祝庆楼开张,今天我做东请几位吃饭!”

驾车的吕青不合时宜的问道:“大王,咱们不去打猎了?”

“打什么猎,没见本王有正事吗?”

一行人没多客套,直奔祝庆楼。

一路上,那几个官员四处打量,看什么都新鲜,直到进了祝庆楼落座后才安定下来。

不等朱拓询问,徐达先介绍道:“这几个是我们那边的账房先生,因为这次进的货物多,所以把他们带上了。”

“哦哦,上次你们卖了多少银子?”

徐达也不隐瞒:“一共卖了一万多两。”

朱拓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比自己心黑多了。

“那这次你们打算进多少货物?”

“三万两。”

一听这个数字,朱拓顿时换笑容更盛了,大声吩咐道:“小二,把你们店里拿手的好菜都上来,还有好酒,再叫来几个姑娘跳舞!”

三万两啊,看来徐老哥打算把全部身家都砸进去了。

等菜上来之后,几个人又是惊呼,因为这些菜品大都是牛肉,这也是朝廷不允许的啊。

朱拓毫不在意,热情的招呼着:“来来来,别客气,岭南就是你们的家,快吃快吃!”

酒过三巡,朱拓一手搂住徐达的肩膀,一手拍着胸脯,大声说道:“徐老哥,今后你就是本王最好的朋友。你有什么事,本王一定帮你,如何?”

闻言,徐达微微诧异,不动声色的问道:“不瞒肃王殿下,我还真有一个疑惑。”

“尽管问!”

“肃王殿下是如何在短短三年内,把岭南打造的如此富裕?”

“哈哈哈,本王给你详细说说!”

“本王刚来到岭南的时候,岭南确实穷困,短短三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说,是不是本王的功劳?”朱拓大声问道。

徐达恭维道:“确实如此。”

“那本王是不是很英明?”

“大王何止是英明!”徐达看出了朱拓喜好吹捧的性格,附和道:“肃王殿下在岭南所做的一切,简直是古今天下第一贤王。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贫穷落后的岭南是怎么发展的!”

“哈哈,谁让本王是皇子呢!”

被夸了几句,又喝了几碗酒,朱拓显然有些飘飘然了。

“那个时候,岭南的百姓确实穷,连饭都吃不上。本王就带着他们垦荒,后来他们吃上了饭,但是也不行啊,光吃粮食不长肉啊。于是本王就设了一个制度,名叫养猪制。”

“养猪?”徐达和一众官员面面相觑。

主要是自从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因为猪与朱同音,所以不允许百姓称之为猪,要称为豚。

“大王,要称呼为豚。”徐达提醒道。

朱拓瞪了一眼,大声道:“猪就是猪,有什么好避讳的?也就我父皇昏庸,所以才非要改为豚。”

众官员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好家伙,亲生儿子骂老子昏庸。

活久见了!

“殿下,什么叫做养猪……豚制?”徐达问道。

“你们也知道,岭南地广人稀,土地很多,而且还有茂密的山林。这就是天然的牧场啊,所以我要求每家每户都养上几头猪,猪的粪便还能变成天然的肥料。”

“可是这猪……能吃吗?”

几人狐疑的相互对视,这时代的猪肉骚气,除非是饿的吃不下饭,要不然不会吃猪肉的。


“从前我挺混蛋的吧,仗着身上有点武艺,时常欺负别人……”吕青挺随意的说道。

“怎么欺负别人?”朱元璋皱眉道。

“就是从富商家中偷东西,送给岭南的那些穷人,或者自己花光了。”

“然后呢?”

“然后有一天,我偷到了王府……”

吕青缓缓道:“结果行踪暴露了,被一大群侍卫抓住交给大王了。大王乐呵呵的询问了我一些事情,没有责怪我,直接把我放了。”

“我不思悔改,生平又爱赌博,后来欠下赌债,再一次偷到了王府的头上……结果很不幸,再度暴露行踪,被大王抓住了……”

朱元璋:“……”

“大王知道后,替我摆平了债务,又不计前嫌的让我当他的贴身侍卫。”

“大王之恩,可以效死!”

朱元璋神色动容,又是一个誓死效忠朱拓的人啊。

真不知道朱拓身上有什么魔力,竟然能让这么多人追随。

吕青看着两人,说道:“大王的性子虽然顽劣,但是心底善良,昨天他卖给你们镜子,虽然价格高了点,但是你们回到京城转手一卖,还是能挣点银子的。”

朱元璋笑着摇摇头:“我不是因为这件事来找他的。”

“哦?那是有什么事?”吕青疑惑的问道。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其实我们是受朝廷管辖的官商,不光是贩卖各地的货物,同时还要收集各地的情报,所以来找大王商量一些事情。”

“原来是这样啊。”吕青恍然大悟。

明朝的监察机关很完善。

朝廷有都察院和御史台,负责监察各地的官员,监察的手段很多,不光是靠各地的政绩,还有行走在各地的官商。

对于朝廷来说,官商对各个地方的评价很重要。

吕青连忙将两人迎了进去。

朱拓斜坐在椅子上,大口的吃着肉,看到吕青带着二人进来,不满的叫道:“吕青,你怎么回事啊,我不是让你……”

还没等朱拓说完,吕青快步来到朱拓身边,小声说了几句。

朱拓的脸色由不满到恍然大悟,再到兴奋,最后变成了激动。

“哎呀,原来二位是官商啊,抱歉啊,怠慢了二位,来来来,请坐请坐。”朱拓热情的招待两人,又吩咐道:“快通知后厨宰个羊,款待两位大人。”

看着前倨后恭的朱拓,朱元璋又深深地怀疑,这家伙,真是一个贤明之君吗?

怎么看也不像啊。

朱拓笑眯眯的问道:“二位啊,你们来岭南除了做生意,还有什么事啊?”

朱元璋说道:“我二人顺便来探查岭南的真实情况,禀报朝廷。”

一听这话,朱拓顿时急了。

他好不容易治理好岭南,要是朝廷知道岭南这么富足,那不就引起其他人觊觎了吗?

他一个十八皇子,在朝廷没什么帮手,万一有人来摘桃子怎么办?

就算不摘桃子,要是他被召回朝廷怎么办?

他还怎么做自由自在的王爷?

“不可啊!”朱拓赶紧一把攥住朱元璋的手,道:“我岭南百姓过得苦啊,虽然我治理的不错,但这点成绩不值一提,二位不必向朝廷禀报……”

朱元璋一脸欣慰。

看来传言没错,朱拓是担心朝廷增加税赋,所以才故意隐瞒岭南的真实情况。

用心良苦啊。

朱元璋说道:“现在朝廷忧虑啊,大明帝国幅员辽阔,有些地方距离太远,往往不不知道朝廷的政令。再说,大明刚立国二十几年,还有些元廷余孽做害,又该怎么清除?”

一旁的耿炳文听到这个问题,心中一动,明白这是朱元璋在考校朱拓。

要知道,大明虽然恢复了汉族正统,但是国内也有不少元朝余孽,这些人心系蒙古,暗地里没少给大明添乱。

这些人一时也清理不干净。

再说,北方的蒙古虎视眈眈,妄想着卷土重来占领中原。

所以,就算是朱元璋,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朱拓哦了一声,得意洋洋道:“这有什么难的,设立严苛的刑罚,例如什么挖眼、斩舌、铜烙,逮到一个元朝余孽,严刑逼供出其他人,然后诛族。”

“再设立文字狱,谁敢公然表达对大明的不满,一律入狱!”

朱元璋的脸色立马黑了下来。

这个混账玩意!

要真这么干,那和元廷有什么区别?

恐怕用不了几年,全国就有百姓揭竿起义了!

在朱元璋暴怒的边缘,悠悠的声音再度说道:“不过呢,这样弊端太大,不建议朝廷推广。我还有个更好的办法,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朱元璋缓了一口气,不由的问道:“详细说说。”

朱拓笑着说道:“很简单嘛,就是设立邸报,也就是我们岭南流传的报纸,你们应该见过吧?”

“报纸?”刚来岭南的时候,朱元璋见过报纸,当时他惊叹报纸的纸张材质,并没有注意到报纸和元朝余孽联系到一块。

莫非朱拓又在胡诌?

朱拓摇头道:“政令无法传达到地方,国内还有元朝余孽肆虐,说到底,还是因为大明建国时间太短,影响力太小,那就想办法增强大明的影响力。”

朱元璋不禁问道:“该怎么增强呢?”

“设立邸报,也可以叫做报纸,算得上是朝廷之口舌。要让邸报充斥在大明每一个角落,要让各地的百姓都能通过邸报来了解庙堂的政令。”

“当然,其中的内容也不只是政令,还有一些战役情况,人事调动,乃至于咱们皇帝的功德,长此以往,百姓们就知道了大明之主!”

朱元璋心中一震,不可思议的问道:“这小小报纸真有这么大威力?”

朱拓嘿嘿一笑,现在是古代,不懂得舆论的威力。

于是详细解释道:“本王来岭南之前,岭南很混乱,甚至有的百姓还以为活在元朝。于是,为了加强官府的影响力,我创立了报纸。”

“百姓能够从报纸上知道我带兵讨伐敌人,知道我减免了田税,推广新作物,发明了新的器械,甚至还设立了医馆,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随之而来的,官府的影响力也在节节攀升。”

“百姓们会想,原来官府做的一切都是好事啊。”

“慢慢的,那些百姓们开始服从庙堂的政令,甚至是主动配合。再后来,随着生活越过越好,百姓们逐渐对官府深信不疑。”

“现在的岭南,别说有元朝余孽,就连南方的那些土司百姓,都有偷渡到岭南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岭南官民一心。”

听着朱拓的解释。

朱元璋心中大为震动。

震动之后,便是狂喜。

没想到啊,一个小小的报纸,竟然能收拢人心!

回到朝廷后,只要按照这个法子发行报纸,当家家户户都看报纸的时候,那就说明成功了!

“报纸的好处不光如此。”朱拓接着说道。

“还有其他好处?”朱元璋问道。

朱拓笑着道:“那是自然,现在大明还有很多不识字的百姓,等报纸发行后,可以教写一些简单的文字,提高百姓们的文化水平。”

“说不定过几年后,人人都能识字,大明再无文盲,天下大治!”

“人人都成了读书人?!”

朱元璋此时心里被朱拓所说的情景给震撼到了。

他此刻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朝廷,推行这个政令。

“你是如何想到这个法子的?”朱元璋狂喜之后,忍不住问道。

一听这话,朱拓顿时乐了,傲然道:“家父明太祖……呸,家父洪武大帝,我乃是正儿八经的皇子,论聪明才智自然比普通人高一大截!”

也不知道为什么,朱拓突然看到刚才还高兴的朱元璋,脸猛地黑了下去。

黑脸的朱元璋没想到,他还没死呢,朱拓竟然给他考虑庙号,虽然这个谥号取的不错。

他差点脱鞋揍朱拓。

幸好理智重新占领了高地,心想朱拓也算是想出了好办法,这顿打就先记下来,等以后有机会了,再想办法揍朱拓一顿。

等朱元璋走后,吕青心惊胆战的说道:“大王啊,您怎么考虑当今天子的庙号了?这要是传到朝廷,恐怕咱们就要被砍头了。”

朱拓也是一时嘴快,但他冷哼道:“咱岭南离朝廷十万八千里,怎么可能传到朝廷?你想的太多了。”

吕青想了想也是,但他依旧告诫道:“幸好当今天子不知道,要不然就完蛋了。”

朱元璋离开王宫后,耿炳文夸赞道:“十八皇子性情坦率,率性而为,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那是率性而为?”朱元璋黑着脸,愤怒的骂道:“老子还没死呢,儿子就想着起庙号。我看这小子心里,巴不得朕现在就去死呢。”

“陛下说笑了。”

然后朱元璋抚摸着下巴,思索道:“朕的孩子中,朱棣善战,朱柏善政,朱棡善勇,可这个朱拓,性情乖张,行事毫无章法,却又有些才智,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耿炳文想了想道:“十八皇子善谋,谋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决胜于千里之外!”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