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精英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畅销巨作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畅销巨作

排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作者为“排骨”,主要人物有刘闪刘禅,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抢劫,他们把十几个郡县的治所围得水泄不通!”“陛下,各地官员纷纷上表,请求出兵剿灭流寇。”“陛下,为了蜀中的安定,臣认为,应该把大将军的兵马调回一部分,尽快剿灭流寇!”“呃……那些流寇……有没有弄出人命?”刘闪漫不经心地问道。“陛下,这些流寇太过猖獗!连数百人的商贾大家都敢抢,实在是……”“啊……啊……啊切……”刘闪打......

主角:刘闪刘禅   更新:2024-01-22 01:1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闪刘禅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畅销巨作》,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作者为“排骨”,主要人物有刘闪刘禅,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抢劫,他们把十几个郡县的治所围得水泄不通!”“陛下,各地官员纷纷上表,请求出兵剿灭流寇。”“陛下,为了蜀中的安定,臣认为,应该把大将军的兵马调回一部分,尽快剿灭流寇!”“呃……那些流寇……有没有弄出人命?”刘闪漫不经心地问道。“陛下,这些流寇太过猖獗!连数百人的商贾大家都敢抢,实在是……”“啊……啊……啊切……”刘闪打......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畅销巨作》精彩片段


根据刘闪了解的历史,封建王朝时期曾有许多次变法或改革,比如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战国时代的李悝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的万历新政,还有最壮烈的清代戊戌变法。这些变法,几乎都遇到某些利益集团的强大阻力。

刘闪近期做出的一些改革,比如大型砖窑、宫庭织坊和兵工厂,虽然遭到部分大臣的极力阻挠,但没触及到某些人的根本利益,所以进展比较顺利。

然而,孟光按刘闪的要求开办“大汉银行”,这就遭到了许多人暗中的阻挠。

“陛下,我大汉银行向各郡县百姓承诺“借九还十”,希望能吸取百姓手中的铢钱和余粮,但各地的富户似乎受到统一的指挥,纷纷向百姓承诺“借八还十”,我大汉银行的运转很不顺利!”

“孟大人,那些富户,是不是地主?”刘闪疑惑地问道:“他们背后,又是谁在指挥?难道是某些世家?”

“地主?”孟光对这个词很是陌生。

刘闪讲出自己认识中“地主”的概念时,孟光却摇摇头,否认了“地主”的存在。

“陛下,自黄巾之乱以来,由于战乱的原因,人口稀少,土地资源极为丰富;那些富户主要以出租铁制农具和耕牛谋利,或是通过粮食的低买高卖获利,也有部分门阀世家有巧取豪夺的现象,并没有租出土地获利的富户。”

刘闪想想也是,前段时间,成都城外大量的良田荒芜,若是有“地主”的存在,他们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孟大人,我大汉银行向百姓“借九还十”,目的是渡过暂时的难关,而那些富户“借八还十”,他们又如何能盈利?”刘闪疑惑地问道。

“陛下,那些富户能量很大,他们的目的是逼迫朝廷,将借贷的对象,从普通百姓转为他们自己!那些百姓当然不是傻子,两者相比,他们自然不会选择“大汉银行”。”

“这还不简单?”刘闪满不在乎地说道:“他们敢借八还十,咱就借七还十,他们又能如何?”

“陛下,若是如此,他们会继续提高借贷利率。总之,要让我从百姓手中借不到粮食和铢钱,最后,无奈之时只能向那些富户借贷!”

“既然他们敢来找死,咱就“打土豪,分田地”!”刘闪满不在乎地哼道:“那些富户再牛叉,他们总干不过朕的军队吧!”

“陛下,万万不可!”孟光惊慌失措地说道:“陛下,这些富户的背后,必有王公贵族或世家门阀的支持,他们才是“大汉银行”的敌人!但是,这些势力盘根错节,绝不能一杆子打死。再说,我大汉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将它们打死!”

刘闪很是不以为然,孟光解释道:“陛下,这些人多是王侯公爵,也有商贾巨富。在某些时候,他们也会将自己的粮食、铢钱等物资,慷慨地借出或捐献给朝廷。就比如我昭烈皇帝,就是依靠糜家的支持才拉起第一支队伍;如今的吴国,孙权正是有“顾、陆、朱、张”四大家族的鼎力支持,才得以在江东立足,因此……”

“孟大人,依你之见,我还真不能动这个背后的主使?”

“陛下,此事必须慎重!至少现在,我大汉还不能跟那些世家门阀为敌。”

“那……朕再想想办法,也请孟大人想想办法,尽快筹集到资金渡过难关。”

孟光听出了刘闪的言外之意,于是起身请辞。

在刘闪了解的历史中,上个世纪“打土豪、分田地”,不仅没有引起社会的动荡,反而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刘闪不知道孟光在担心什么,既然孟光这样说,刘闪还是选择了相信他,不过并未打消“打土豪”这种简单粗暴的办法。

“陛下,莫非有了妙计?”向宠见刘闪满脸的坏笑,赶紧问道。

“哼!朕的手上有十万大军,还怕斗不过几个富户?他背后有世家支持又能如何?”刘闪不屑地笑道:“本来,大家可以相安无事地过日子,这些家伙偏要找上门送死,休怪朕翻脸不认人!

“陛下的意思是……”

“既然朕借不到粮食和铢钱,朕就找流寇去借!”刘闪冷笑着,在向宠耳边嘀咕了几句,然后饶有兴趣地玩起了单杠。

接下来的几日,成都周边流寇横行,十几个富户惨遭抢劫,消息传开后,各郡县的富户人人自危。

不过还好,这些流寇并未赶尽杀绝,他们抢劫时最多“十取其七”,而且不伤人命。

前日夜间,梓潼郡的县侯张大富也被流寇抢劫,据说,二百多个家丁皆被捆绑后丢在山谷内,府上损失惨重!至少有十余万铢钱和五千斛稻米被抢走,从车轮的痕迹来看,这些流寇似乎将赃物销到了成都。

“陛下,近日,成都周边流寇横行,许多富户惨遭抢劫,他们把十几个郡县的治所围得水泄不通!”

“陛下,各地官员纷纷上表,请求出兵剿灭流寇。”

“陛下,为了蜀中的安定,臣认为,应该把大将军的兵马调回一部分,尽快剿灭流寇!”

“呃……那些流寇……有没有弄出人命?”刘闪漫不经心地问道。

“陛下,这些流寇太过猖獗!连数百人的商贾大家都敢抢,实在是……”

“啊……啊……啊切……”刘闪打了个喷嚏,揉揉眼睛说道:“近日天寒,朕身体不适,既然没有弄出人命,此事……容后再议,散朝!”

……

宣室殿。

“陛下,好几个富户被打劫之后,遭到百姓的挤兑,已经撑不下去了!”

刘闪点头头,向宠继续说道:“陛下,许多百姓再也不敢把铢钱和余粮存在富户手上,已经陆续有人转存大汉银行。”

“甚好!”刘闪心满意足地笑道:“百姓希望更高的利率,但对他们来说,安全更加重要!”

“陛下,那……我还要不要继续?”

“你们注意一下,百姓还在往谁家存,就打劫谁家!但要注意,别弄出人命,也得给人家留一点!”

“诺!”

向宠刚刚离去,孟光又仓惶赶到宣室殿。

“陛下!昨夜,大汉银行的铸币作坊遭到流寇的洗劫!掌管铸币的钟官令身受重伤,辨铜令惨遭杀害,一批炼好的铜锭也被抢劫一空!”

“卧槽!”刘闪恨恨地骂道:“还真有人不怕死!”

“陛下,依臣看来,这绝不是普通的富户所为!就算是某些世家大族,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地与朝廷作对!恐怕……”

“这家伙能量不小!”刘闪冷冷地说道:“孟大人,你先重新指派新的钟官令和辨铜令,让铸币作坊尽快投入生产。此事,朕必会彻查!”

“诺!”

“对了,现在的成都城内仅有一千兵马,朕全部交给你,务必保证铸币的顺利进行!”

“诺!”

……

五日后。

向宠在成都和梓潼之间的涪县,查获了被劫走的铜锭,也抓获了三十多名流寇。

经过审讯,这些流寇全是安平王府的家丁,他们已经招认,自己是受安平王的指使,大汉境内的私铸铢钱都是出自其手。

得知调查的结果后,刘闪犯了难:若是其他人还好办,依法办理就行。但是,这个“安平王”却不一样,他的名字叫刘理,是刘禅的亲弟弟!

这一晚,刘闪独自在宣室殿内坐到天明。

天亮时分,整夜未睡的刘闪让向宠帮忙写了一封信,将私铸铢钱的危害和“大汉银行”的重要性如实相告,希望刘理能够以大汉的大局为重,别再跟自己做对。

然而,送信的宿卫兵出城之后,不到半个时辰就迅速返回,他们带回的消息让刘闪震惊不已:

安平王带着三千兵马,直奔成都而来!现在已到广汉,只需一个时辰就能抵达成都城外!


刘闪挥手示意,邓芝接过急表后念道:

“永安太守,平东将军,臣巩志,诚惶诚恐,顿首上言:吴将全琮、周舫、孙桓,攻城三日,城中军士,死伤近半,城池将破。将军姜维,驻军城外,迟迟不援。伏望陛下,火速增兵,驰援永安。臣遵军令,死守永安,誓报天恩。”

“陛下,姜维屯兵城外,这是抗旨!”

“陛下,永安休矣!”

“陛下,请速派援军!”

“陛下,请速派宿卫军,押姜维回成都处斩!”

众文武大臣无不惊慌失措。

刘闪一言不发,暗自回忆着自己了解的历史:

诸葛亮死后不久,姜维于238开始了第1次北伐,与魏国大将郭淮激战,相持于南安;公元262年是姜维第11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从来没有历史资料提过姜维有抗旨的行为。

影视剧中唯一提过的,是姜维第9次北伐中原时,困邓艾于祁山,大胜就在眼前,刘禅被人迷惑,连发三道诏书让姜维退兵的情节。

对于姜维抗旨的做法,刘闪也不理解。他没有怀疑历史的记载,而是担心自己救下魏延的举动,是否会引发某些事情的改变。

刘闪前两天就在担心这件事情,因为不论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诸葛亮死后,都没有南中叛乱和吴国犯境的记载。

蜀道难行,就算现在从成都发兵,就算兵士马不停蹄赶到永安,至少已在三日之后,根本就来不及救援永安!然而,刘闪还是不愿放过保住永安城的渺茫可能。

刘闪环视众臣后问道:“北伐将士刚刚返回成都,人困马乏;此去永安路途遥远,谁愿前往?”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臣亦愿往!”

……

邓芝、吴懿、廖化、张嶷等人都愿前往,毫不犹豫地上前请命,甚至杨仪、费祎等文臣也愿带兵前去,刘闪见众臣都愿效命,自然十分满意。

“廖化!”

“末将在!”

“你引五千精兵,火速救援永安!如果永安城破,可退守朐忍!”

廖化领命离去后,刘闪又让邓芝和张嶷各自领兵五千,分别前往汉丰和羊渠。这样一来,三城将呈犄角之势,就算永安城破,巴东郡也不会快速失守。

“陛下!末将愿引兵五千,与廖将军同去!”吴懿上前一步慷慨激昂地说道。

“吴将军,你在外征战多年,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就在成都休养几日,先去看看吴太后吧!”

“陛下……”吴懿叩首,顿时老泪纵横。

“去吧!”刘闪叹自叹息着,蜀军将士近年连续在外征战,就连吴太后跟自己的哥哥也难得见上一面,何况普通兵卒!

现在的蜀中号称有20万精兵,其实能打仗的仅有10—12万人,其余全是运输、后勤或老弱残兵。

此次北伐之后,汉中留了2万精兵严防曹魏;姜维、廖化、邓芝、张嶷各引兵五千,剩下的八万兵马,立刻分散在成都附近的小城休整。

刘闪知道永安城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他最多只敢投入这两万兵卒:这个时代的战争,兵员投送效率不高,后勤补给也跟不上。更重要的是,这些兵士都需要休整,也要防止其它地方有敌犯境。

几名将领不敢延误,立刻引兵出发。刘闪按照诸葛亮的遗命,对几位文武官员加以封赏:加封蒋琬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加封费祎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

加封吴懿为车骑将军,由于吴班、廖化、邓芝、张嶷等人出征在外,只能等其回来后再作封赏。

“陛下!臣杨仪早于蒋琬跟随先皇,近年又随丞相南征北战,为何还比不上蒋琬?”杨仪忿忿不平地问道。

“此番封赏,乃是遵从丞相遗命,杨长史不必挂怀!”刘闪说道。

“若是丞相遗命倒也罢了,反贼魏延亦有加封,抗旨的姜维也受加封,这又是何故?”

费祎厉声喝道:“杨长史!休得胡言乱语!你这是轻君之罪!”

“轻君?此言差矣!”杨仪手执朝笏,上前一步说道:“陛下,昔日丞相新亡,若我领全军投魏,恐怕不会低于长史之职吧?”

“杨仪!休得放肆!你身为臣子,怎能这般跟陛下说话?”谯周大怒道。

“反贼加封,有功不赏,大汉将亡啦!”杨仪哈哈大笑道:“昏君!连姜维也要抗旨,真是昏君!”

“反贼?”刘闪大怒道:“杨仪!你让魏延断后之时,可曾向他明言这是丞相遗命?”

“我说的就是丞相说的,这又有何不同?”

“来人!将逆臣杨仪拿下!”蒋琬高举相印大喝道,殿外几名宿卫军蜂涌而入,很快就将杨仪拖出殿外。

“陛下,杨仪口出狂言,对陛下不敬,理当问斩!”

费祎、董允、郭攸之、尹默、吴懿、谯周等人纷纷上前,请求将当庭辱君的杨仪问斩。

刘闪犹豫片刻后说道:“杨长史跟随先帝和相父多年,也算是劳苦功高;如今,我大汉正是用人之际,就先投入大牢,待永安和南中之事平定后再说吧!”

“报!”一人急至殿内报告道:“陛下,探马来报:姜维并未领军入永安城,他将巴东郡各处粮草集于北井小城,动机不明!”

“陛下,北井位于永安之东,若顺水而下可直达吴国巴东,姜维此举,恐有投吴之险!”蒋琬担忧地说道。

“陛下,不可不察啊!”费祎上前说道:“永安四面被围,姜维绕过永安去往北井,此举确实诡异!如果他向北可至魏国上庸港;如果往东,水、旱两路皆可到达吴国巴东,往南可至吴国建始,姜维若想投敌,哎……”

“姜维原是魏将,他集巴东郡粮草于北井,投敌意图很明显,陛下应早做决断!”

不仅仅是众臣,在这种情况下,刘闪也认为姜维有投敌的嫌疑,急忙问道:“吴班、高翔二将可有异动?”

“禀陛下,尚未得知!”报信使者说道。

“再探!不论何时,一有情况马上来报!”刘闪长叹口气:“鞭长莫及!咱们能做的都做了!散朝吧!”

刘闪无奈起身,心里很不是滋味:刚才探马报来的消息,至少已是昨日发生的事情。这个时代的通信实在不便,根本没法及时了解前线发生的一切。

黄晧见刘闪闷闷不乐,想到这几日他性情大变,生怕自己碰上钉子,只能紧跟在后,不敢插嘴半句。

一人手提木箱,匆匆往永宁殿方向赶去,刘闪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陛下,这是宫中太医令,想必是永宁殿有人生病,小奴这就前去打问!”

“不必,随朕去看看!”

刘闪最担心张星彩生病,到了永宁殿后,生病的恰好就是她。

医官正在给她把脉,刘闪关切地问道:“星彩,你这是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陛下,不必忧心,臣妾这不是什么大病,她们偏偏要传太医令,这才惊动了陛下。”张星彩不悦地盯着几名婢女。

“陛下!”一名婢女微蹲行礼后说道:“皇后老是呕吐。她吃什么就吐什么,又不肯传太医令,奴婢不敢懈怠,这才斗胆请医官过来!”

“做得好!赏钱两千铢!”

“陛下圣恩,小婢拜谢!”

“陛下,不必忧虑。”医官打开木盒,拿出一块淡黄色的石头状物品说道:“皇后是久吃生冷之物,以致脾胃寒凉,这才引起呕吐涎沫。”

医官敲下黄豆大小的块状物,恭敬地送到张星彩手上,然后说道:“皇后只须日服两次生硫磺,缓缓加大剂量,觉得胃部微温即止,不出一月即可痊愈。”

“医官,你没搞错吧?硫磺也能做药?这能吃吗?”刘闪不可置信地问道,突然心头一紧,似乎想到了什么。

“陛下,下官愿以全家性命担保,此方必定有效,绝不会伤到皇后的凤体!”

张星彩倒是不在乎,大胆地将这块硫磺塞入口中,只是嚼的时候如同嚼沙,这滋味确实不太舒服。

“这年代……竟然有硫磺?”刘闪拿起桌上的一大块硫磺仔细观看,少时,又满怀期待地问道:“医官,你们既然能找到硫磺,能找到硝石吗?”

“禀陛下:硫磺和硝石,都是《神农本草经》中的必备药材,宫中医馆自然不敢遗漏!”

“这……这……这真是太好了!”刘闪兴奋地搂着张星彩猛亲了一口,然后欣喜地说道:“你把医馆里所有的硫磺和硝石,全部给朕送来!”

“陛下,这硫磺和硝石可以入药,但需对症才行,绝不可乱服!”医官谨慎地说道。

“朕明白!哈哈哈!算了,朕自己去取!黄晧!黄晧!”刘闪大叫道:“把医馆里的硫磺和硝石,全部给朕送来,再去膳房取些木炭过来!还有,让向宠将城里所有的硫磺和硝石全部弄来,越多越好!”

黄晧也不耽搁,急匆匆地办事去了,这一点确实讨人喜欢,难怪刘禅会那么宠信他。

“报!永安急表!”一名信使突然急速跑来,刘闪心里已在“呯呯”直跳。

刘闪接过奏表,这才发现自己不认识上面的字,窘迫地问道:“星彩,你识字吗?”

见到张星彩点了点头,刘闪将奏表递给她:“星彩,你帮我念念吧!”

“永安太守,平东将军,臣巩志,诚惶诚恐,顿首上言:探马来报,姜维投吴,携巴东郡之粮,顺水下至吴境。吴军三万,猛攻永安,城中兵卒,已不满千。臣以必死之心报国,伏望陛下速派援军。”

此章及后面多章会提到2个“巴东”,其中一个是蜀国的“巴东郡”,它包含永安、朐忍、开县、羊渠、临江等县,另一个是吴国“建平郡”的“巴东县”,文中称巴东或巴东城,永安以东分别是巫县、巴东、秭归。并非笔误!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